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行,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有效實施成為了擺在小學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想要加強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便必須要堅持貫徹“德治”的思想與管理觀念,實行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從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入手,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通過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分析,提出實施方式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教育;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D523.34【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成長,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道德素養的養成。在校教育的過程中,德育工作不但能夠通過課內教學、課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教學手段來實現,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進行。單純依靠以往的德育教育途徑已經難以滿足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期的新要求,學校應立足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教育理念,將德育教育作為一項任重道遠的責任擔當起來,創新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總結新方法,從而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最終目的并非是灌輸給學生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樹立良好的道德人格,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不一定會影響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一輩子。”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教學中,如何能夠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來服務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問題。
二、傳遞教育思想以故事的形式為主
以情感來教育小學生的品德效果較為明顯,要用生活化的故事來教育學生,以此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用故事傳播優良思想,是一種好的文化傳播形式。通過豐富精彩的故事演繹來滲透一些德育教育,開辟了小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一種新途徑。具體的說,每周老師為學生準備一個故事,用小學生比較喜歡的生動形式,將德育理念注入隱含在故事中。少一些形式僵化的哲理說明,多向學生分享故事中的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學生自行對故事進行評議,搞活課堂氣氛,自己找尋道理。老師所準備的故事要能夠從小觀大,所選取故事內容要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具有一定的啟迪教育意義,這樣的形式比一味的說教所達到的效果要好很多。通過故事來進行德育教育,并達到一定的效果這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它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使課堂上講故事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還要將故事的啟迪意義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使故事形式的德育教育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注重家校聯系,加強德育教育
開展一些家長可以參與的活動,以這些活動為橋梁,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學校應該建立教師家訪制,學校也應該定期地與家長進行溝通,老師和家長建立一個共識,對優秀的家長及學習型家庭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經常開展大規模的家長交流會、接待日等活動,組織家長看學校的環境、學校的基礎設施、隨堂聽課、評教風學風、議學校管理、談家教體會,使這些活動豐富多彩。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代表座談會,建立家庭教育聯系等,拉近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距離,拉近家長和學校的關系,達成一致的意見看法,匯集教育力量,從而讓家長可以以學校為依托,提高家長綜合德育素質。
四、提高教師的思想素養
學校要開展德育工作離不開教師的努力和支持,而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水平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學校一定要加強教師素質建設,從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教風這三個方面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定期開展師德師風研討提高活動、評選活動。學校還要提高對教師的德育工作考核水平。把教師師德水平作為考核機制,這樣不僅可以激勵教師自行加強自身的能力還可以促使其提高思想道德建設。學校要積極推進教師的思想政治學習相關制度,搭建教師的思想政治和素質學習平臺,堅持不懈地開展德育工作總結會議。發揚師德典范帶頭作用,弘揚師表風范。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正師德師風都會明顯提升小學生的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層次,并可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結語:總之,要想開展小學德育教育的工作,有很多新的途徑和開展方式。而在這個探索中,我們應該擺正學生為主的核心地位,把德育的教育資源合理充分運用到普通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中去,結合學校、家庭還有社會各方面的堅實力量,通過尋求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合理的手段來規范學生關于德育方面的意識,并把這些付諸到德育教育的實際工作生活中,全方位提升小學生的各種德育觀念,為學生將來的健康成長構造堅實的思想后盾。
【參考文獻】
[1]甘力琛.中小學德育的困惑與對策[J].青年研究,1992,11:7-11.
[2]劉策,丁志鵬.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的思考[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79-82.
作者簡介:尚大平(1979年8月—),女,雙遼市實驗小學教師,從事教育工作15年,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