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歲的年輕人;他,內(nèi)向中卻藏著張揚外露的個性;他,樂讀善思每日下筆萬語千言;他,寫作十余年筆耕不輟。一位作家看到他和他的作品,評價道:人不外露,文味飄香!他就是27歲的軍旅青年作家陳海鋒。
為夢想堅守:激發(fā)人生啟航的磅礴能量
1996年,剛剛步入小學四年級的陳海鋒開始發(fā)表文章,一篇在現(xiàn)在看來還挺嫩的文章《爺爺?shù)墓照取罚x來順暢而又充滿感情。這是他寫作的開始,也是從鋼筆字變成“噴香”鉛字開始,他便對寫作深愛不止。
每日奔波于采訪和寫稿之中,這是他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很多人很納悶兒,“爬格子”這樣勞心傷神的活兒,他是如何堅持。陳海鋒總是笑著回答:因為深愛,所以堅守不止。可這一堅守,就堅守了十余年,并把記錄身邊的感動作為生活習慣,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余年來,他把品味身邊的一景一物,記錄人生的真情真意作為人生樂趣。
如今,80多歲的肖國賢老師是引領陳海鋒“入行入道”的授業(yè)恩師,從十余年兩人來往的書信中,記者總能找到些許感動。一句句鼓勵人生、提醒體悟的話,都化作催促陳海鋒成長,成就“作家夢”的源源不竭的動力。記者電話采訪肖老師,語音顫抖的老人激動地說:是一篇《評析蔡桓公不聽扁鵲良言的三種心態(tài)》的文章打動了他,并讓他對陳海鋒刮目相看,決心收為弟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要讓夢想成為人生為之奮斗不止的動力馬達。這動力源泉便來自于堅守,由堅守所產(chǎn)生的能量氣勢磅礴,不可阻擋……”從陳海鋒的座右銘里,記者讀出了一個人對夢想的執(zhí)著。
執(zhí)著追逐夢:綻放絢麗多姿的智慧花果
2010年10月23日,他奉命采訪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武警表演隊。接到任務后,他立即深入到官兵中間,與一線官兵同吃住,打成一片,并全程參加了大型節(jié)目《海洋之舟》的表演訓練。他先后采訪官兵113人,采訪筆錄整整1萬余字,并3次采訪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熱情記錄每一個精彩瞬間,捕捉思想靈感的每一個閃念。
開幕式表演獲得圓滿成功,他被表演官兵那種以苦為樂、甘于奉獻的精神所感動,連夜完成長篇通訊《八百嶺南特警“給力”海洋之舟》。第二天,稿子就被新華社發(fā)了通稿,被21家國內(nèi)報刊轉(zhuǎn)載,被200多家網(wǎng)絡媒體轉(zhuǎn)發(fā)。
身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他用獨特的視角審視南粵官兵的思想、生活和炫彩人生,為基層官兵歌唱。先后成功報道了亞運開幕式參演官兵、亞運火炬護衛(wèi)隊、春運兵哥等等先進典型。
剛開始搞新聞時,陳海鋒一連向報社投了80多篇稿子,都石沉大海。有人勸他放棄,也有人笑他不自量力,可他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愈挫愈勇,一直默默堅持著。他認死理,堅信只要執(zhí)著追求,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他把《荀子·勸學》中的那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當做座右銘,寫在筆記本的扉頁上,每天一大早拿出來讀上10遍,以此激勵自己。兩年時間里,他先后讀了12本新聞業(yè)務書籍、寫下5大本的感想。正是憑著對新聞報道的那份熱愛,正是依靠骨子里那股不服輸?shù)捻g勁兒,正是憑借“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那種執(zhí)著,才使他在新聞報道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實,越走越自信……
勤勞托舉夢:孜孜不倦呵護夢想的羽翼
2009年春節(jié),還在讀大三的他受命參加武警廣州指揮學院廣州火車站春運執(zhí)勤新聞報道工作。期間,他幾乎每夜寫稿到凌晨,好幾次整宿不合眼。一天,他發(fā)燒燒到39攝氏度,仍然堅持外出采訪,因身體嚴重透支,剛走到地鐵站的入口處就虛脫暈倒,隨即被送往醫(yī)院急救。醒來時,他的第一句話是:“糟了!我錯過了采訪時間。”這句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第二天,身體尚未痊愈的他,又繼續(xù)投入到春運執(zhí)勤報道中。
摯愛是培育精神的沃土,精神是綻放精彩的源泉。陳海鋒癡迷新聞報道在警營是有口皆碑的。為能撈到新聞“活魚”,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利用實習代職時機到基層部隊采訪、體驗生活。讀軍校的4年時間,他幾乎跑遍了廣東總隊的所有支隊,采訪官兵累計3000余人,獲得了豐富真實的第一手材料。
2010年剛剛從軍校畢業(yè)參加工作的他,將自己采寫新聞稿件的經(jīng)歷寫成心得體會,并結(jié)集成書,寫成《我的新聞心旅》。書中,他講述個人堅守新聞寫作夢想的故事,成為指引很多基層新聞報道員的良師益友。2012年,他又將自己深入基層一線的點點滴滴,寫成《鐵板腳走一線》專著,一個新聞工作者貼地氣的鮮活形象在書中呈現(xiàn),成為很多新聞工作者的參照物。
今年,他參與主編了基層文化建設專題課題研究,并參與編寫了教材參考書《細潤無聲》。這本書下發(fā)基層后,受到基層官兵歡迎,被稱為“基層文化工具書”。今年,他還出版時政隨筆文集《鋒言碎語》,其思想性、指導意義都很強。
有人發(fā)問“小小年紀為何有如此成就”?他用實際行動回答:這些榮譽桂冠,是用荊棘編織而成的,這些成績的背后都是夢想激發(fā)出的巨大能量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