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場文化,是指在城市或農村廣場中呈現出來的文化現象以及在廣場之中所展示出來的文化。廣場文化中體現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廣場建筑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如具有濃郁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品位的廣場建筑、雕塑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另一方面則是指在廣場上開展的文藝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文化。
關鍵詞:城鄉;廣場文化;活動
【中圖分類號】:G247【文獻標識碼】:A
廣場文化是城鄉文化活動開展的一種主要形式,它體現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也能客觀地反映出這個地區的精神文明程度。目前,我縣的廣場文化活動在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十分活躍,為我縣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就全縣而言,廣場文化也存在著一些問題?,F結合我縣近幾年來各地開展廣場文化活動中遇到的實際情況,談談對目前開展廣場文化活動的幾點想法。
一、精心計劃組織,逐步打造廣場文化活動的特色
廣場文化根據不同領域文化環境和廣場特點的不同,可以體現出很多特色來,但筆者認為,其共性的,最重要的特色應是民族文化特色、地方文化特色、主導文化特色、現代文化特色、融合性文化特色等多種特色。
廣場文化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全新表現形式。因此,提升廣場文化活動的品位,不斷提高廣場文化活動的水平,是我們文化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在開展和組織廣場文化活動的時候,要正確地引導和親自參與其中,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把廣場文化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斷地發展和壯大起來,讓我們民族文化的百花園更加豐富多彩。要有意識地組織當地群眾把廣場舞、健身舞、大秧歌、二人轉及樂器等多種形式的精彩節目搬到廣場演出,既宣傳了自己,擴大了影響,又提高了群眾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增添了我縣文化的氛圍,同時也展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
二、開展廣場文化,培養高素質的文化工作隊伍
隨著廣場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各級文化部門對于轉變職能,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等等工作的緊迫性也逐漸加強。文化館作為廣場文化活動的主力,在這個時期應該深入社區、文化大院等地進行輔導,從而培養出一批文藝骨干,把更高水平的藝術形式傳授給他們。既提高了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又活躍了群眾文化的氛圍,展示了廣大群眾的精神面貌,同時也體現了文化工作隊伍的作風和水平。
三、抓契機與時俱進,促進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
有特色才有發展,有創新才有進步。幾年來,我縣在開展廣場文化活動的實際過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條使廣場文化向社會化、群眾化、特色化方向發展的“新路”。強化統籌協調、擴大參與,相關各部門要齊抓共管,鼓勵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廣場文化建設的成熟模式。
四、社會力量資助與文化館站扶持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文化消費水平提高的愿望必然會越來越強烈。廣場文化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代表,必將成為群眾文化需求的供應中心。廣場文化是一種廣泛性和開放性的社會文化,具有很強的兼容和輻射功能。通過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可以擴大活動的范圍和影響力,為廣場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拓展了足夠的空間。各文化館站要進一步明確自身職能,把握服務方向,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面向基層,深入群眾,提升廣場文化活動的整體水平。此外,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在廣場文化活動中打破“閉門造車”和“固步自封”的思想,依靠各行各業、社會團體的多方支持,在全社會形成創辦廣場文化活動的新局面。
五、廣場文化促進農村文化的大發展
廣場文化不僅在城市廣泛興起,而且在廣大鄉村也逐漸興起。準確地說,廣場文化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發展,同時為農民自辦文化開辟了新的道路。如農村專業戶、食雜店和鄉鎮企業等等為了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想盡辦法在自家門前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廣場文化活動。再如文化大院里面的大秧歌、健身舞、樂隊、舞蹈隊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經常在廣場演出,形成了一道新農村文化活動的風景線。
廣場文化活動至今已成為人民生活中的一種業余文化生活,從它興起的因素中,看到它是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的,從它的功能、意義和特點上看,它不但豐富了城市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層面,它已成為城市文明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因此,我們不但要把廣場文化活動辦得有聲有色,還要讓廣場文化成為激發人們創造性思維的源動力,成為展示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個平臺。
鑒于上述五個觀點,開展城鄉廣場文化活動,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種途徑,成為社區居民和村屯享受文化的一種形式。各級文化工作者應當齊心協力,廣泛參與其中,不斷地創新與發展廣場文化,為城鄉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