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云南人俗稱“海子”,是昆明的游覽勝地,被譽為云貴高原的一顆明珠。今年三月,筆者去云南出差,抽空在一個下午去看滇池,得以目睹那里的秀美風光。
滇池坐落在昆明市西山區。從火車站坐四十四路車,約十站路左右,可以到達海埂公園,滇池就在公園內。滇池的門票很便宜,只有十塊錢。穿過售票處向前走十多米,我就看到了洶涌、遼闊、壯觀的滇池。滇池北岸是一條長長的觀海長廊,旁邊種了許多花草樹木,矗立著不少樓臺亭榭,環境非常優美。站在觀海長廊向東南方向望去,只見水霧茫茫,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層層疊疊的波浪就像行進中的千軍萬馬,一次又一次地沖刷著堤岸,發出嘩嘩嘩的撞擊聲。成群的海鷗在空中盤旋,俯沖,飛近水面,又飛向高空。水面上游弋著幾艘滿載游人的快艇。飛馳的快艇劃開層層波浪,留下一條條長長的白色水沫。從池面上吹來的風,帶些貝殼和水藻的氣息。巨獸似的西山靜靜地俯臥在西岸。多美的一個湖啊!我情不自禁地贊嘆起來。
我沿著觀海長廊繼續向西走去。首先看到許多棵高達十多米的桉樹,最大的一棵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要兩個人才能合抱。桉樹原產于澳大利亞,清朝末年引進我國,具有生長迅速、四季常青等特點,在云南得到廣泛種植。過了桉樹群,是一大片綠色的草地和一個大型兒童游樂場。游客們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在草地上打撲克、吃零食、拍照等,不時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兒童游樂場更是吸引了許多孩子。他們有的在坐碰碰車,有的在蕩秋千……家長們在旁邊小心地呵護著,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看著這些快樂的兒童,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兒子還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此時已是三月中旬了,滇池到處是一派春天的景象。觀海長廊上的許多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火紅的櫻花,潔白的梨花正在燦爛地開放。倘佯在滇池萬紫千紅的春光中,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陶醉!觀海長廊上的游客很多。他們有的在看海,有的在樹蔭下休息,有的在池邊釣魚……走過兒童游樂場,就是水上快艇碼頭。碼頭上有一個售票窗和幾個工作人員,還有幾艘擺放在岸邊的快艇。有幾個游客正在售票處買票,他們很快登上了一艘快艇。快艇乘風破浪,載著他們駛入碧波萬頃的滇池深處。
再往西走幾分鐘,就到了觀海長廊的盡頭——海埂公園西門。我于是又轉回來,再一次欣賞著浩大、遼闊、壯觀的滇池風光。在云貴高原上形成這么一個美麗的淡水湖,真是大自然給我們留下的恩賜。在歷史上,滇池的水從來沒有過干枯的記錄。那么,滇池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關于滇池水的來源,在當地人那里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遠古的時候,這里土地干裂,禾苗焦枯。當地一個青年獵手為了給莊稼尋找水源,決定去東海龍王那里借水。他走過千山萬水,終于來到東海岸邊。這時,他看到一只老鷹叼著一條小紅魚,于是,他射殺了老鷹,救下了小紅魚。沒想到小紅魚是東海龍王的女兒變的。東海龍王為了感謝青年的救女之恩,決定把女兒嫁給他。年輕的獵人執意不肯,龍王就把他變成了一條小黃龍。小黃龍忘不了對家鄉和妻子的思念,他趁龍王不備,喝足海水,飛回昆明。然而妻子因為思念過度而死了,化作睡美人山,就是現在的西山。小黃龍悲痛欲絕,吐出海水,撞山而死,那海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滇池。這個故事在公園的石碑上有記載。不過,傳說終歸是傳說。按照現代科學的解釋,滇池是一個由地質陷落而構成的湖泊。它的周圍與撈魚河,盤龍河等十多條河流相通,它還有大量的地下暗河和泉水,它的下游連通金沙江上游的支流普渡河。這是一個龐大而完整的自然水系。但近年來,滇池受到工業和生活廢棄物的污染,湖面變小,水質變差,當地有關部門正在采取措施積極整治。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冬天還有大量的從西伯利亞飛來過冬的紅嘴鷗聚集在滇池,成為冬季滇池的一大景觀。現在已經是春天了,看不到這一美麗的景觀了,我感到甚為可惜。
站在長長的觀海長廊上,面對煙波浩渺的滇池,回想著美麗動人的傳說,我不禁為祖國美麗的湖山所傾倒,久久不愿離去。夕陽西下,我不得不離開海埂公園了。我又一次回望洶涌、壯闊的滇池,心里默念著:再見了,滇池。你壯美的風光和動人的傳說,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責任編輯劉月嬌)
作者簡介:盧曉霞,男,1976年生,湖南汨羅人,筆名華野,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桂林醫學院副教授。1999年畢業于岳陽大學(現為湖南理工學院),做過三年鄉鎮干部,2003年考入廣西師大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專業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到桂林醫學院工作。曾在《大家》《名作欣賞》《桂林師專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多篇文學評論;在《參花》《劍南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詩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