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加強低年資護士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護士安全意識與應對能力,確保護理質量安全。方法 對2009年3月—2012年11月該科新分配的護理人員進行綜合素質培訓,采用講授、演示、討論、案例分析、視聽教材等方法,對培訓后的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培訓后對低年資護士效果評價是:患者滿意度從2009年的95.7%提升到2012年的99.2%。11位新分配護理人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考核中通過第1次考核合格者10人,合格率91%,技能操作考核一次全部通過。提高了護理安全能力:2009—2012年該科發(fā)生的15件護理不良事件中,低年資護士發(fā)生率較前幾年明顯下降。培訓后低年資護士能將專業(y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具備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結論 通過對低年資護士的綜合培訓,強化了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意識,增強了臨床應急能力,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保障了護理安全。
[關鍵詞] 低年資護士;綜合能力;培訓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169-02
衛(wèi)生部醫(yī)療體質改革及優(yōu)質護理示范工程的全面實施,對護理人員的服務和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綜合能力,快速適應并勝任本職工作,保證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1],是各級護理管理者十分關注的問題。為了加速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綜合能力,保障護理質量安全,該院于2009年3月—2012年11月針對低年資護士存在的知識和技能、溝通與交流的能力、應急能力、護理人文理念、科研、寫作與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制定針對性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科開放床位41張,護士17人,除6名高年資專業(yè)護士外,其余為陸續(xù)新分配的應屆畢業(yè)護士。年齡20-27歲,工齡1-4年,學歷:本科4人、專科7人。
1.2 方法
1.2.1 新護士崗前培訓 對新到崗護士進行為期1周的崗前教育,醫(yī)院人事部、護理部,院內感染管理科組織安排,培訓內容包括: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醫(yī)院文化,服務理念,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護理人員的職業(yè)素質和禮儀要求,護理文書規(guī)范書寫要求,院感知識等。采用講座、案例分析、觀看視聽教材等方式,培訓后進行理論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到各科室進行為期1年的輪轉學習。
1.2.2 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培訓 內容包括護理基礎知識、專科基礎理論、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guī)、技術操作規(guī)程、護理要點、護理措施、健康宣教等。采用模式:護理部組織護士長或資深教學老師授課,護士長組織科內業(yè)務學習,科室?guī)Ы汤蠋熃Y合臨床實際情況進行實地指導等,通過分階段的實習考核,以完成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培訓計劃作為護士轉科、定科的一項指標。
1.2.3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終身不斷學習的觀念。病區(qū)內1次/周小講課,科內1次/月護理查房,結合護理部組織的三基學習與技能培訓,要求每個護理人員每年參加學習累積學分不能少于25分,鼓勵繼續(xù)提高學歷的學習,并達到英語4級,計算機2級水平。
1.2.4 基本技能培訓 護士長及高年資護士帶領低年資護士培訓吸痰技術、吸氧技術、密閉式靜脈輸液及注意事項等基本技能操作,同時院內成立護理技能操作管理小組,每月由小組成員進行1~2項護理技能的集中培訓并考核。考核成績納入護士檔案管理。
1.2.5 實行一對二導師制 每名高年資護士負責培養(yǎng)2名新護士。①每周進行疑難危重患者討論和護士業(yè)務學習[2],分給每位新護士一個講課題目,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定期講課,跟隨醫(yī)生查房,請醫(yī)生講課,攝取專科知識,將需要掌握的專科理論知識匯總為4套試卷,每季度考試一次,循環(huán)進行,考試成績前3名者給予獎勵。②需要低年資護士掌握的技術操作,要求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并熟練應用。如心電監(jiān)護儀,各種泵的使用,各種淺靜脈穿刺技術,動脈血氣分析標本的采集等。③護士長每周一在護理晨會上對上周工作進行總結,分析新護士工作的亮點與不足,幫助新護士查找不足的原因,制定改進措施。給予適當的鼓勵與鞭策,逐步提高其綜合能力。
1.2.6 培養(yǎng)低年資護士觀察病情能力 采用床邊查房,典型病例分析討論,讓低年資護士多看,多想,多辨別,在實際工作中培養(yǎng)職業(yè)性的觀察能力,提高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7 質量控制 由帶教老師、護士長、護理部分級進行培訓效果評估。對各階段存在的問題采取持續(xù)質量改進方式,不斷的修訂培訓方案。因人制宜實施培訓計劃,采取績效考核形式監(jiān)督帶教老師、護士長的帶教工作,以達到預期的培訓目標。
2 結果
2.1 規(guī)范了低年資護士的護理行為
提高了患者對低年資護士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患者滿意度調查從2009年的95.7%提升到2012年的99.2%。
2.2 提高了低年資護士的三基三嚴知識的掌握
11位新分配護理人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考核中第1次考試合格者10人,合格率91%,技能操作考核一次全部通過,合格率100%。
2.3 低年資護士培訓效果評價
培訓后低年資護士能將專業(y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能在實踐中啟發(fā)思維,能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具備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能對急危重癥患者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對患者現存及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時做出護理診斷,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對患者或家屬提出的問題,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及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說明診療護理計劃,對疾病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意外等進行有效的告知。
2.4 提高了護理安全能力
2009—2012年該科發(fā)生的15件護理不良事件中,低年資護士發(fā)生率占35%,較前明顯下降。
3 討論
低年資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時間短,缺乏實踐經驗,面對諸多的臨床問題,不知從何入手,缺乏臨床批判性思維,面對患者的病情變化不知如何處理,感到難以勝任工作。但他們是護理事業(yè)的新生力量,要對低年資護士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使其在自然情況中形成和諧的自我觀念,從而奠定自我實現的人格基礎。
低年資護士剛到新的工作崗位,不熟悉工作環(huán)境,心理上處于持續(xù)緊張的狀態(tài),部分新護士由于業(yè)務知識不扎實,臨床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等因素,都可以導致護理差錯的發(fā)生,因此,護理管理者對低年資護士應從護理核心制度,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流程的培訓等方面入手,對他們進行專科理論及操作能力培訓,提升其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
強化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意識,增強臨床應急能力。由于疾病的復雜多樣,新的疾病不斷的增多,新理論、新技術日新月異,雖然低年資護士均經過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但臨床實踐經驗不足,護理風險意識差,法律法規(guī)認識淡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不能與實踐工作有效結合,護患溝通能力弱,應用護理程序和主動性不高,心理素質差,搶救患者時顯得緊張慌亂,在經過了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帶教老師的實踐指導,大大提高了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意識及搶救配合能力,通過臨床醫(yī)生對低年資護士急救配合能力問卷調查顯示,醫(yī)生對護士急救配合能力的滿意率達到93%。
[參考文獻]
[1] 馬小偉.立足國情加強建設,開創(chuàng)我國護理工作新局面[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01-806.
[2] 蘇穎.低年護士能力培養(yǎng)方法探討[J].中國醫(yī)學導報,2007,4(30):51.
(收稿日期:201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