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工作對205例行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患者進行護理,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依從性。方法 參照病情在術前、術中、術后及健康指導等方面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工作。結果 患者認識了解了該手術要點,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術后對護理工作滿意。結論 視網膜脫離手術的全方位護理具有高效和科學性,效果顯著,對患者的治療和恢復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全方位;護理;視網膜脫離
[中圖分類號] R473.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170-02
視網膜脫離將使視力嚴重下降,據病因可分為兩種:非孔源性和孔源性的視網膜脫離[1]。而孔源性的視網膜脫離作為常見的眼科疾病,對患者視功能損害較大,如不治療則有使患眼永久性喪失視力的危險,治療以手術為主,目前,視網膜脫離手術由于眼科手術顯微技術的發展,手術成功率及治愈率均顯著提高[2],可以通過應用冷凝技術將視網膜裂空封閉,鞏膜外加壓或縮短或放液、環扎、注氣或玻璃體切割。手術方法及技術的不斷改進要求護理工作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眼科手術對操作和護理的精細程度要求較高,也要求患者有較強的依從性,因此筆者提出全方位護理這一概念,它除了針對疾病進行護理工作外,還包括對患者社會、心理等方面的護理[3-4],把人作為整體考慮并制定多方面的護理措施來促進患者盡早達到身心康復。2010年4月—2011年4月,該院對205例患者實施全方位的護理并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5例視網膜脫離的患者(210眼)進行手術,女115例,男90例。年齡為16~85歲,平均年齡為45歲,其中眼外傷40例,高度近視25例,糖尿病43例。術前視力:指數視力者65眼,手動和光感者34例。局麻下進行硅油壓、放液、環扎術患者92例,行玻璃體腔氣體、硅油填充術、切割術者113例。患者在全方位護理的指導下,配合良好,術中順利,患者術后視網膜復位率為93%。
1.2 治療方法
為查找裂孔,使患者保持仰臥位給與球后麻醉,裂孔及其兩側象限沿角膜緣處將球結膜剪開,將裂孔封閉冷凝,取適當長度的硅膠帶在預置于鞏膜外的水平式縫線下穿過,在適宜的位置引流視網膜下液,此時眼壓降低,調節加壓深度結扎硅膠,此時眼壓將有部分升高。選4.5號的小針頭再恰當位置刺進玻璃體腔注20%的C3F80.8氣體或是硅油至1.5 mL、,拔出針頭。
1.3 護理方法
1.3.1 宣教工作 在人群中積極宣傳相關知識:視網膜脫離的早期常出現視物變形、飛蚊癥、視野缺損、中心視力下降等早期癥狀[5],如患者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后的效果較好。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將裂孔封閉,復位已脫離的視網膜。一種是手術是從眼外進行環扎、冷凝、硅壓、放液;另一種是于眼內進行激光光凝、氣體或硅油填充、玻璃體切割等手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方式,如玻璃體增殖及渾濁程度,裂孔的位置及大小,對一些較為復雜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手術,外路和內路手術同時進行。
1.3.2 心理護理 由于視網膜脫離的患者視力受到嚴重的損傷,有著明顯的下降,多數患者會有焦慮緊張的情緒,對術后的恢復表示擔憂,因此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成為全方位護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護理人員應先與患者解釋,并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并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其作出疏導。經優質的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6],增強患者的信心,積極主動的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促進患者盡早痊愈。
1.3.3 術前護理 為預防視網膜脫離情況的惡化,應據患者的病情適宜的限制患者的活動,囑患者臥床休息,包扎雙眼,給予患者一級護理。
對患眼充分散瞳,交替應用阿托品、美多麗等藥物,囑患者用食指壓迫淚小管處,避免散瞳藥物經鼻粘膜吸收后中毒;給患者講解術前的注意事項,術前預防感冒,避免患者因噴嚏、咳嗽等使眼部震動,指導患者在有噴嚏、咳嗽的沖動時用舌尖將上顎頂住,張口呼吸。
1.3.4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使患者保持平臥位,明確告知患者在疼痛或其他感覺不適時及時告知護士或醫生,避免術中用勁、噴嚏、咳嗽等,以防術中出血、使眼壓升高以及術中醫生誤傷到視網膜;手術中保持患者低流量吸氧及心電監護;手術護士準確配合醫生的操作,協助手術的順利進行。
1.3.5 術后護理 由于手術時間過長患者在術后會有較大的反應,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的護理患者,在患者出現惡心、疼痛時及時的處理,必要情況下給與止痛藥或鎮靜劑;對巨大裂孔患者,囑患者保持平臥位,必要時使頭部向后倒懸,將頭后傾,把肩部墊起,盡量使脈絡膜與裂孔處的視網膜靠近發生粘連,從而促進裂孔的閉合;對那些進行玻璃體腔氣體、或是硅油填充的患者,針對其術后癥狀如惡心、嘔吐、頭痛、角膜水腫等(主要由眼壓升高引起),及時應用甘露醇來降低眼壓,必要時通知醫生;對一般患者來說,在術后的1~2 d,包扎雙眼,第2天在局部滴藥,覆蓋眼墊,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宜的體位。體位的護理在網脫手術后是及其重要的,對于鞏膜外墊壓的患者,術后使裂孔處于最低位,有利于積液的吸收;對于硅油或是氣體填充的患者,要使裂孔部位處于最高位,讓密度較輕的硅油或是氣體上浮,這種上浮力使視網膜更好地復位,玻切患者填充硅油或氣體后,都采取俯臥位。俯臥位時患者的舒適度下降,所以要經常變換體位,可站著、或是坐在椅子上,只要使保持面部向下使頭平行于地面就可,這樣患者就不會因長期臥床壓迫胃部,引起消化不良及便秘。
在進行常規護理時,術后3 d內采用半流質飲食。之后選擇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易消化的食物,禁煙酒及辛辣食物,咀嚼較硬的食物,少食或不食甜食[7]。避免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發生。加強患者的生活護理,教育患者保持適當體位的重要性,使患者理解并意識到要調整特殊體位的意義。玻璃體腔注硅油患者,需在術后3個月內保持面部朝下的體位,氣體填充術患者需在術后2周內保持面部朝下的體位,促進視網膜的復位,并減少硅油或氣體接觸晶體的后囊膜,避免并發性的白內障,對那些患有頸椎疾病而不能長時間保持面部朝下體位的患者或是采用重硅油作為填充物的患者,采取仰臥位;單純硅壓術或行外路環扎的患者,術后避免仰臥位,以免發生手術源性的黃斑前膜。
1.3.6 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按時復查,預防咳嗽、感冒,避免高空作業從而減少頭部的震蕩和眼傷的發生;半年內避免劇烈活動和重體力活動;多食高纖維食物促進大便保持通暢;看電視、看書時間要適當,注意保護用眼,勞逸結合;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
2 結果
所有患者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手術和術后的治療順利進行,術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97℅。患者對手術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心理適應效果良好。
3 討論
首先對患者施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在準確有效的對視網膜脫離的患者進行心理評估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將患者的個人需求與專科護理知識適當的結合起來,全方位的對患者實施護理工作,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促進了患者恢復,減少并發癥,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可見全方位護理工作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應在臨床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葛堅. 眼科學( 八年制) [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16-317.
[2] 劉光輝,彭輝燦.視網膜脫離的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 9):134-136.
[3] 趙宏.青光眼患者的全方位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 23):151-152.
[4] 沈文娣. 全方位護理對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 :23-24.
[5] 張景芳.淺談心理護理對于手術患者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4):178-179.
[6] 劉魯霞.視網膜脫離體位護理的臨床意義[J].西南國防醫藥,2007,15(2):192-193.
[7] 李輝.視網膜脫離患者術后的體位配合82 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3):51.
(收稿日期:201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