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腦出血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對其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結果 該組康復出院91.1% (82/90),死亡3.3%(8/90)。結論 針對性地護理有利于促進急性腦出血患者減少并發(fā)癥和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 急性腦出血;臨床護理;方法;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147-02
急性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其起病迅速,預后較差,臨床死亡率和傷殘率均較高,為探討急性腦出血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該組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該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18~69歲, 平均(46.5±3.7)歲。CT檢查表明腦室出血42例, 基底節(jié)出血21例,腦干出血11例,小腦出血9例,腦皮質下出血7例。本組病例中有高血壓病史29例,偏癱22例, 昏迷40例,嗜睡2例,神志清醒10例。本組康復出院82例,占91.1%。死亡8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3例,占3.3%。死于腦疝5例占5.6%。
2 護理
2.1 生命體征監(jiān)測
患者入院后即入住重癥監(jiān)護病房, 盡量不搬動患者,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 防止因搬動出血量加大,保持平臥體位,使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不墊枕,口角向下,以幫助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自然流出。為避免由嘔吐物進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窒息,應及時為患者擦干嘔吐物和口腔分泌物[1]。監(jiān)測患者呼吸、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觀察瞳孔變化、意識狀態(tài)、肢體活動、生命體征、全身皮膚情況, 如果患者意識變化突發(fā)昏迷,應警惕再發(fā)出血和腦疝形成[2]。一側瞳孔散大或者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呼吸、血壓升高、脈搏慢而有力等癥狀,提示為即將發(fā)生腦疝的先兆常則代表同側出現(xiàn)腦疝,雙側瞳孔縮小表明腦干受損,雙側瞳孔散大,提示臨終征象。無休克患者者床頭抬高15~30 ℃,以利減輕顱內壓, 減輕腦水腫[3]。
2.2 基礎護理
護理急性腦出血患者時,需有一個優(yōu)良的病房環(huán)境,病房應有穩(wěn)定地溫度和濕度,保持安靜,減少燥聲等強烈刺激。保持床鋪干凈整潔, 經常給患者擦身保持清潔,護理人員或家屬要經常協(xié)助患者翻身避免褥瘡。為避免下床所導致的體位改變,要求患者絕對臥床,盡量在床上解決大小便。大便時不可用力,以免血壓改變引發(fā)出血。飲食上要以給予患者高蛋白飲食, 昏迷患者可用鼻飼或靜脈滴注的方式補充營養(yǎng)[4],使患者保持足夠營養(yǎng),增強機體免疫力。此外,還需多吃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多喝水,預防便秘,若出現(xiàn)由便秘導致的排便困難,可使用開塞露等幫助排便。
2.3 ??谱o理
2.3.1 呼吸道護理 為防止患者出現(xiàn)缺氧狀況,需給予其低流量持續(xù)吸氧;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清潔。
2.3.2 口腔護理 為避免誤吸或阻塞呼吸道,需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嘔吐物;昏迷患者還需將其舌體牽出口外,避免因舌后墜影響呼吸。
2.3.3 輸液 建立靜脈通道,給予靜脈留置針,保持靜脈補液通暢。降低顱內壓,以120 滴/min的速度靜滴20%甘露醇。控制靜脈補液量在2 000 mL以內,減少腦水腫。依據(jù)病情及檢測指標如電解質、腎功能、血氣分析指標確定脫水劑及給藥方案,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靜脈輸液的操作應集中進行,避免對患者的多次刺激。2.3.4 泌尿系統(tǒng)護理 防止尿導管脫落、擠壓、扭轉,使其保持通暢;更換尿袋1次/d,應用呋喃西林(0.02%)沖洗膀胱2次;為避免出現(xiàn)尿道感染,還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尿道。
2.4 心理護理
急性腦出血是一種嚴重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性疾病,患者常有頭痛、意識障礙、失語、偏癱等嚴重不良反應,部分患者還可喪失基本生理功能,生活難以自理,并會出現(xiàn)恐懼、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部分患者甚至會產生輕生的想法[5]。因而,護士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情緒,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安慰、鼓勵患者,向其講解病情,及其自身應怎樣配合治療以幫助更好康復。最后,盡量滿足患者合理愿望與要求,如果患者的要求不影響疾病的治療及客觀條件允許,則應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自身抗腫癌能力[6]。
2.5 并發(fā)癥的護理
2.5.1 繼發(fā)性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最主要的并發(fā)癥即出現(xiàn)繼發(fā)性顱內出血,多見于腦內和硬膜外血腫, 患者表現(xiàn)為意識由清醒至淺昏迷、至昏迷至重度昏迷,臨床表現(xiàn)為伴有躁動不安、嘔吐、頭痛、血壓升高、鼾聲呼吸、脈搏減慢等顱內壓增高表現(xiàn)。如不及時處理易并發(fā)腦疝甚至危脅患者生命。繼發(fā)顱內出血的原因有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手術止血不徹底、術后引流過快、術后患者躁動、血壓控制不良, 腦血管硬化, 護理不當?shù)?。出病常發(fā)生于重型顱腦損傷術后24~48 h,因此在術后24 h 內應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對于生命體征、顱內壓、瞳孔、意識及肢體活動情況。
2.5.2 消化道出血 急性腦出血常合并消化道出血,特別是腦干出血、丘腦出血易并發(fā)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xiàn)為嘔吐咖啡色樣物、嘔血、腹瀉、解柏油樣便, 因此腦出因患者需密切觀察,患者是否表現(xiàn)為休克征象,如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如有休克征象,則應考慮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確診后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止血藥物,胃黏膜保護藥物, 必要時輸血。同時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可預先服用抑酸、護胃藥物,以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
2.5.3 繼發(fā)性癲癇 急性腦出血狀態(tài)下患者易出現(xiàn)短暫性腦功能障礙即表現(xiàn)為癲癇疾病,若并發(fā)癲癇則應防止并發(fā)癥或者外傷出現(xiàn)。此時應靜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將患者衣褲松解,吸氧, 清除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患者咬傷舌頭,用專制壓舌板置于患者口腔,以保護發(fā)病狀態(tài)下不傷及舌部。若為癲癇大發(fā)作,則需靜脈或肌注抗驚厥藥物。
2.5.4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急性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對于存在呼吸困難或者排痰障礙的患者, 經常改變體位,病情平穩(wěn)者可采用俯臥位,以便于痰液的排出。同時早期行鼻飼, 加強氣道濕化,避免食物誤人氣道;依據(jù)病情及時吸氧,使呼吸道保持暢通。對需要應用呼吸機的患者,要強化呼吸管理,以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傊畬τ诳赡艹霈F(xiàn)肺部感染的患者需經常聽診肺部,評估氣道情況,定期做好痰培養(yǎng), 正確使用呼吸機,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減少肺部感染的發(fā)生。
2.6 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
度過急性期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開始進行康復訓練,首先可在床上開始肢體活動,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幫助下先從被動活動開始,同時加強肢體的按摩、針灸等理療。隨著患者運動功能的逐漸恢復,可逐漸減少被動活動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動運動。從發(fā)音器官開始到發(fā)單音節(jié)、單詞、認人、認物、認字逐步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從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學說,反復細致的訓練,聽日常用語的磁帶,以強化語言刺激,逐漸恢復語言功能。
3 小結
急性腦出血時病情來勢兇險、病情變化快、預后差、死亡率極高,急性期的臨床護理對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意義重大[7]。在護理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控意識、瞳孔及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對于患者病的變化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減少臨床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搶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有得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湯海,唐涌志,陳向東,等.膀胱內不同化療藥物灌注預防淺表型膀胱腫瘤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08,13(1): 38-39.
[2] 陳升芝.急性腦出血患者住院治療期臨床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6):36-37.
[3] 梁小燕,劉婧,李瑞金.40 例腦出血病人急性期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09,7(7A):1716.
[4] 劉艷,趙海燕.2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死亡原因與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5(3):115-116.
[5] 袁莎莉.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8):746.
[6] 陸明,朱富華.《內經》中腫瘤理論的臨床意義[J].陜西中醫(yī),2007,28(8):1082-1083.
[7] 王曉紅.腦出血急性期病人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10):1247-1248.
(收稿日期:20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