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方式予以治療。手術后隨訪6~36個月,對所有患者的術后整體情況以及受傷椎體Cobb角與各部位壓縮率術前術后的對比情況進行分析,并對神經功能采用ASIA分級標準進行評定。結果 手術平均出血量450 mL;平均時間79.8 min;術后未出現神經根部疼痛明顯,癥狀加重,以及椎骨高度減少,螺釘斷裂患者;出現3例螺釘松動患者,2例連接桿松動患者,1例定位錯誤患者。另外,手術后Cobb角較手術前變化明顯,椎體畸形度得到很好的矯正;手術后椎體的前后緣以及中央部位較手術前均出現了明顯變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經隨訪,在第12個月、36個月Cobb角與椎體各部位未再出現明顯變化。此外,ASIA對神經功能的評定中,A、B、C、D級的26例患者中,15例的級別出現不同程度的恢復。結論 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臨床效果明顯,安全可行,值得推廣。
[關鍵詞] 短節段椎弓根螺釘;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079-02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主要是由于受到強大暴力而引發,往往同時會伴有脊柱神經不同程度的損傷,患者承受巨大痛苦。臨床治療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通常采用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治療方式,自上世紀90年代逐步推廣應用后,臨床取得了豐富的治療經驗[1]。為了探討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臨床效果,該院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該院共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了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方式進行治療。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共收治40例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占80.0%;女8例,占20.0%。年齡在24~56歲,平均35.8歲。高空墜落傷12例,車禍受傷17例,碾壓傷7例,其他傷4例。按照ASIA有關神經功能的評定進行分級[2]:A級8例,B級5例,C級7例,D級6例,E級14例。骨折受傷部位L110例,L25例,T104例,T117例T1214例。所有患者均通過CT掃描,對椎管內的骨塊位置情況作出分析;并通過X線片檢查,對受傷部位的正面位置進行觀察。受傷距離手術的間隔時間為4 h~5 d,平均2.8 d。
1.2 手術方法
進行硬膜外持續麻醉或者全麻,全身插氣管,患者取俯臥姿勢。從受傷部位正面中心向后方正中位置進行切口,暴露受傷椎骨,直至同時顯露上下方分別相鄰的1節椎骨。根據受傷椎骨選擇合適的螺釘,從人字嵴入針,在受傷椎骨上下相鄰椎骨的根部分別植入2枚椎弓根螺釘,使用X線機監視進行復位并固定。神經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繼續使用椎板進行減壓處理,消除脊髓神經造成的壓迫,植入患者自體的少量骨體予以融合,放置引流48h,然后閉合切口。X線機透視后,對于神經癥狀較輕或未出現神經癥狀且受傷椎體復位良好的患者,可不用椎板做減壓處理。所有患者在術后均使用抗生素4 d,預防切口感染。
1.3 評價指標
手術出院后進行隨訪6~36個月然后予以評價。①對所有患者術后受傷椎體的前緣、后緣以及中央的壓縮率進行檢測評定,同時對Cobb角畸形角度的矯正情況進行分析。②根據ASIA有關神經功能的評定進行測評,對所有患者術后的分級情況予以判定評價。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患者術后整體情況
手術出血量在220~960 mL,平均450 mL;手術時間為50~110 min,平均79.8 min。對所有患者隨訪6~36個月,平均20個月。隨訪結束后對患者進行CT以及X線片檢查,對受傷椎骨椎管內骨塊的歸位情況、椎弓根完整性以及椎弓根釘入螺釘部位的情況進行分析評定。所有患者中,未出現神經根部疼痛明顯,癥狀加重患者,未出現椎骨高度減少患者,未出現螺釘斷裂患者。另外,出現3例螺釘松動患者,并出現2例連接桿松動患者,出現1例定位錯誤患者,螺釘錯誤進入椎骨間隙,以上情況分別及時進行了處理。
2.2 受傷椎體Cobb角與各部位壓縮率
據統計,手術后Cobb角較之手術前變化明顯,說明椎體畸形度得到很好的矯正,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12個月和36個月后進行比較,與手術后初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對于椎體的壓縮率進行對比,手術后椎體的前緣、后緣以及中央部位較之手術前均出現了明顯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術后的12個月和術后36個月,未再出現明顯變化,與手術后初期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ASIA對神經功能的評定
術后經隨訪,A級8例患者中,5例未變,2例恢復到B級,1例恢復到C級;B級5例患者中,3例未變,1例恢復到C級,1例恢復到D級;C級7例患者中,2例未變,3例恢復到D級,2例恢復到E級;D級6例患者中,1例未變,5例恢復到E級。以上26例患者中,出現恢復患者共15例。
3 討論
短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在臨床治療胸腰段脊柱的爆裂性骨折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短節段內固定術在手術中,能夠對脊柱進行即刻穩定,避免和減少神經功能受損。同時,手術中進行切口縱向撐開,對于椎體高度的復原效果作用明顯。短節段固定可以避免長節段固定方式對脊柱活動所形成的限制,利于減少患者痛苦,并能有效地糾正受傷椎體出現的畸形角度[3],恢復椎體到正常狀態。
在短節段內固定的具體手術中,應嚴格對受傷椎體的部位以及長度進行觀察測量,選擇適宜長度的椎弓根螺釘;同時,必須借助X線片進行準確定位,選擇合適的進針點,并通過X線機透視,進行密和復位。在復位過程中,椎弓根的方向和間距以及Cobb角、受傷椎體的前后邊緣高度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此時應充分在X線機的幫助下,細致進行觀察,避免出現不合理的復位情況,導致螺釘進入其他部位[4],該組患者中出現1例螺釘進入椎體間隙的現象,雖對患者的整體治療并無大礙,但為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一旦出現偏位進入神經根管,則很容易引發問題。另外,操作不當還容易使得螺釘的固定效果不理想,易松脫或者斷裂,對骨折的愈合效果造成不良影響,且同樣增加患者的痛苦。
此外,在使用椎板進行減壓時,應慎重進行,對于神經癥狀較輕或并未出現神經癥狀,且受傷椎體復位良好的患者,盡量不用椎板做減壓處理。減壓不當容易使脊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對于確實需要減壓的患者,應盡量避免后柱結構受到破壞。同時,直接減壓的方式雖然減壓效果明顯,但手術難度較大,且創傷大,應盡量減少使用次數[5]。該組患者對神經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進行了減壓處理,結果較好,患者的脊髓神經受到的壓迫消除,未出現意外反應。
對以上資料進行統計,術后經隨訪6~24個月,3例患者螺釘松動,2例連接桿松動,1例定位錯誤;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現神經根部疼痛明顯,癥狀加重,以及椎骨高度減少,螺釘斷裂情況;所有患者受傷椎體Cobb角與各部位壓縮率較之術前,均出現較明顯變化;另外,采用ASIA對神經功能進行評定,A、B、C、D級26例患者,手術后15例患者的級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恢復。總體而言,術后較術前整體情況變化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經臨床驗證效果顯著,安全性和穩定性佳,值得今后繼續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洪全明,蘭林,葉剛,等.短節段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8(11):63-65.
[2] 李程,張懷成,陳國斌,等.經椎弓根植骨治療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療效分析[J].骨科,2012(2):236-238.
[3] 文坤樹,蔣波,蔡勇平,等.椎弓根釘棒系統治療胸、腰椎骨折56例體會[J].重慶醫學,2012(15):134-135.
[4] 成平,李秀成,宋愛國,等.經傷椎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療效體會[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3):127-129.
[5] 吳維敏.手術治療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幾點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08(3):345-347.
(收稿日期: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