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利用檢測血清腺苷脫氨酶(ADA)對病毒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進行鑒別診斷的效果。方法 選擇2007年4月—2011年12月于該院就診并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的患者18例,被診斷為病毒性腦膜炎的患者20例,對其治療前的血液標本進行檢測,觀察血清腺苷脫氫酶、氯化物水平。結果 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血清腺苷脫氫酶為(53.1±12.3)IU/ml,氯離子水平為(69.8±21.5)mmol/L,色氨酸為陽性;病毒性腦膜炎血清腺苷脫氫酶為(10.4±2.7)IU/ml,氯離子水平為(112.6±28.3)mmol/L,色氨酸為陰性,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用檢測血清腺苷脫氨酶的方法,可以鑒別出病毒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為臨床診斷提供了良好的輔助手段。
[關鍵詞] 血清腺苷脫氨酶;病毒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氯化物水平;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044-02
臨床上常見的腦膜炎有結核型腦膜炎以及病毒性腦膜炎等,這兩種感染性疾病理論上可以通過典型的臨床體征進行初步的診斷,但是目前臨床上抗生素的濫用,使得這些疾病的癥狀往往難以區別,如果光憑癥狀進行診斷則容易導致誤診,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為了探討利用檢測血清腺苷脫氨酶(ADA)對病毒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進行鑒別診斷的效果,該院依據文獻選取2007年4月—2011年12月該院收治的18例病例,采用檢測血清腺苷脫氨酶的方法鑒別病毒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就診并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的患者18例,被診斷為病毒性腦膜炎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齡分布為18歲~71歲,平均年齡52歲。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18入選結核性腦膜炎病例的診斷均參考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神經病學》中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標準[1]:①有結核病病史或者結核接觸史;②有頭痛、嘔吐等癥狀;③經檢查有腦膜刺激征;④實驗室檢查見結核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及糖含量減低等特征性改變;⑤腦脊液抗酸涂片、結核分支桿菌培養和PCR檢查等。所有患者均未經過抗結核治療。
病毒性腦膜炎診斷標準:①患者起病急,最初往往出現全身不適、寒戰、倦怠、嗜睡或畏光等癥狀。②發熱,體溫常處于37 ℃~40 ℃之間。③有腦膜刺激征。④伴隨有特定的病毒感染。⑤腦脊液檢查:白細胞增多,部分患者可達到1 000/mm3,初期分離病毒可呈陽性。
1.4 病例排除標準
與二者癥狀相似的化膿性腦膜炎、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腦膿腫腦瘤等應排除。
1.5 檢測方法
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對ADA進行測試,具體測定方法需嚴格按照生化SOP書中的內容進行[3];用半定法測定色氨酸;用MEDCAL電解質儀測定氯離子。
1.6 統計方法
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檢驗。等級計量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Z檢驗)。
2 結果
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血清腺苷脫氫酶為(53.1±12.3)IU/mL,氯離子水平為(69.8±21.5)mmoL/L,色氨酸為陽性;病毒性腦膜炎血清腺苷脫氫酶為(10.4±2.7)IU/mL,氯離子水平為(112.6±28.3)mmol/L,色氨酸為陰性,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膜炎因其侵犯人體的大腦司令部,故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感染腦膜炎后,容易導致神經系統損傷,尤其是兒童,患有腦膜炎后病死率較高[4],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明確診斷腦膜炎可以為腦膜炎患者及時爭取治療時機。目前臨床上常把培養腦脊液的結果作為診斷腦膜炎的“金指標”,但從腦脊液中培養病原菌,檢測病原菌DNA的周期長,一般為3~5周,而且敏感性低,約為4%~10%[5],這樣不僅耽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期,而且最后的結果是否準確也不能保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把血清腺苷脫氨酶的水平作為結核性腦膜炎的輔助檢查越來越受到研究人員和醫生的重視,血清腺苷脫氨酶是一種巰基酶,其與人體的免疫能力密切相關,并且分布范圍廣,人體的各個組織和細胞中都能發現其存在。其中尤以淋巴細胞為多,一般而言,血細胞中血清腺苷脫氨酶的含量約為淋巴細胞的10%,淋巴T細胞中的含量又高于淋巴B細胞。當人體感染結核性腦膜炎時,感染局部免疫被激化,激活淋巴細胞的增多、增殖和分化,從而激發炎癥反應,滲出明顯,導致血清腺苷脫氨酶含量明顯增高。該研究資料分析表明,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血清腺苷脫氫酶為(53.1±12.3)IU/mL,氯離子水平為(69.8±21.5)mmol/L,色氨酸為陽性;病毒性腦膜炎血清腺苷脫氫酶為(10.4±2.7)IU/mL,氯離子水平為(99.6±28.3)mmol/L,色氨酸為陰性,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據相關文獻知,正常值:ADA 為15 IU/mL,氯離子為120 mmol/L~130 mmol/L,色氨酸結核性腦膜炎呈陽性反應,病毒性腦膜炎呈陰性性反應[6]。可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ADA水平大幅增高,但是氯離子水平卻下降較多;病毒性腦膜炎患者的ADA水平并無大幅增高現象,氯離子水平也無太大變化,由此可對病毒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的鑒別診斷起到極大地幫助。
[參考文獻]
[1] 邱麗華,王學東,劉國利,等.檢測腦脊液診斷結核性和病毒性腦膜炎[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3,24(3):238-239.
[2] 楊志英,蔡云.檢測血清腺苷脫氨酶對病毒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進行鑒別診斷[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0,12(14):160-161.
[3] 鄒永紅,陳志成,方毅敏,等.腦脊液和血清腺苷脫氨酶檢測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醫院,2008,8(9):68-69.
[4] 胡丹,李蓮.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腺苷脫氨酶活性測定分析及臨床意義[J].醫學動物防制,2011,27(10):957-958.
[5] 王丹峰.腦脊液腺苷脫氨酶測定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133-134.
[6] 任煜琦,杜斌.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腺苷脫氨酶的動態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4):553-555.
(收稿日期: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