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介入治療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0年1月—2011年12月該院收治的5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均實施介入治療,分析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治療前,患者的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得分以及量表總分情況分別為(14.4±6.5)、(14.1±9.2)、(13.8±5.7)、(15.7±8.4)及(58.0±29.8);治療后均升高為(24.7±6.2)、(23.9±7.7)、(21.6±8.5)、(23.8±10.8)及(94.0±33.2),治療前后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 R73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048-02
由于肝癌早期癥狀隱匿[1],患者就診時大多屬中晚期[2],加之多數患者合并肝硬化,故手術切除率較低,因此大多數患者只能接受不開刀的非手術治療。在目前非手術療法中,介入治療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3],尤其經血管途徑(如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E)治療因可延長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命,減輕其痛苦而受到廣泛關注,部分患者經治療后可行Ⅱ期手術切除,小肝癌患者可獲臨床治愈。為了探討介入治療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該組研究針對2010年1月—2011年12月該院收治的5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均實施TAE治療,分析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56例經臨床病理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包括男42例、女14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為(51.4±11.3)歲;合并門靜脈癌栓39例;合并肝硬化41例;彌漫型4例、結節型6例、巨塊型46例;AFP陰性6例、AFP陽性50例;左右葉9例、左葉8例、右葉39例。
1.2 方法
監測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術前測3次/d,術日晨測1次,若體溫≥37.5℃或出凝血時間異常、WBC<4×109/L,應及時報告醫生,暫停手術。介入治療前1~2 d進易消化少渣食物,以防術后便秘而用力排便導致穿刺處出血。5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均在高分辨率X線影像引導下,局麻后經大腿根部外周動脈將5 F 或3 F導管插入至病變部位供養動脈,將抗腫瘤藥物直接注入,栓塞病變部血管。這種治療方法對正常組織影響很小。另外,術后抗癌藥物經肝臟緩慢釋放至體循環血液,具有持續低劑量化療效應。注意觀察穿刺側足背動脈搏動及肢體遠端血液循環情況,如穿刺側肢體皮膚溫度低于對側或肢體疼痛、蒼白、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時需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另外,由于“碘油-抗癌藥物乳劑”對肝癌有特殊“親和”作用(即只沉積于肝癌組織)和高吸收X線特性,術后3~4周做CT掃描有利于評價療效和發現微小病灶。一般經2~3次治療后,多數病灶可獲得控制,病變范圍廣泛者需要重復多次,兩次治療的間隔視肝功能情況而定,以5~6周為宜。
1.3 觀察指標
根據癌癥病人生活功能指標(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FLIC),評價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分為5項內容:生理狀況(7條目,0~28分)、社會/家庭狀況(7條目,0~28分)、情感狀況(6條目,0~24分)、功能狀況(7條目,0~28分)及量表總分(27條目,0~108分),分數越低,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得分情況比較如表1,治療后,患者的生理狀況、社會/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得分以及量表總分情況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
3 討論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每年新發病例約200萬人,因癌癥死亡人數約140萬。但是,臨床確診的腫瘤患者多數處于中晚期[4],僅有不足20%可接受傳統外科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只能帶瘤生存,接受化療等姑息性治療,處于“束手無策”的境地,生活質量較差[5-8]。肝癌晚期病人之所以會出現一系列極為痛苦的癥狀,一方面跟癌腫大范圍擴散有關,另1方面也跟治療帶來的傷害有關。放化療是肝癌晚期常用的治療方法,其對癌腫有較為直接的抑制作用,但由于二者缺乏選擇性,對人體正常細胞也有較大的傷害,使得患者免疫機能受損,抵抗力下降,并出現一系列放化療并發癥,阻礙治療的進行。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腫瘤微創介入治療以其創傷輕微、不良反應小、針對性強、康復快等特征[9],成為公認的中晚期腫瘤首選治療方法之一,已成為現今腫瘤綜合治療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技術。它是在醫學影像導引下,采用血管栓塞化療、射頻、冷凍、消融等技術方法,對腫瘤進行靶向治療,最終導致腫瘤壞死,從而達到局部損毀腫瘤、保留患者生理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10]。尤其肝癌主要由肝動脈供血,肝動脈栓塞后,癌結節缺血壞死,而正常肝組織由門靜脈供血為主,故對整個肝臟的功能影響較小。肝動脈栓塞化療可通過對肝癌化療和栓塞的雙重作用,使腫瘤壞死、縮小,部分肝癌縮小后獲得二期手術切除的機會,在治療肝癌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可有效改善與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質量[11-12]。
評估結果發現,治療前,患者的生理狀況評分由(14.4±6.5)升高為(24.7±6.2);社會/家庭狀況評分由(14.1±9.2)升高為(23.9±7.7);情感狀況評分由(13.8±5.7)升高為(21.6±8.5);功能狀況評分由(15.7±8.4)升高為(23.8±10.8);量表總分評分由(58.0±29.8)升高為(94.0±33.2),治療前后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總之,臨床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生意識到改善肝癌晚期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以保留患者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已經逐漸被廣大的患者和醫生所接受,并將成為未來原發性肝癌治療的主要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偉昱,侯昌龍,張行明,等. 基于TACE的綜合介入治療在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應用[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3):299-301.
[2] 孟小茜,董生,王智,等.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后聯合CT引導射頻消融肝癌的初步應用[J].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2011,1(1):45-47.
[3] 李征,米登海,楊克虎,等. 介入化療栓塞術聯合熱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Meta分析[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6):672-678.
[4] 葉燕明,黃艷慶,黃玫英. 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調查[J]. 現代醫藥衛生,2010(17):2564-2565.
[5] 黃建東. 健脾調肝湯配合西藥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北中醫,2010,32(8):1181-1182.
[6] 蔣建龍,沈士明,徐海東,等. 理肝實脾湯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0):3796-3797.
[7] 官翠英. 健脾疏肝湯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1,6(30):134-135.
[8] 郭宏華,晁陽,李巖,等. 抗病毒治療對乙型肝炎相關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 肝臟,2012,17(2):83-86.
[9] 李明賢,周立平,李少明.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原發性肝癌生活質量的影響[J]. 腫瘤學雜志,2011,17(4):280-282.
[10] 常香惠. 介入治療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6,19(22):2681-2682.
[11] 王天昌,崔菲,侯鳳娟,等. 甲地孕酮聯合介入治療提高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2):149-150.
[12] 王斌,田華琴,梁貴文,等. 肝積方聯合鴉膽子油乳介入治療對中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 29(3):564-567.
(收稿日期: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