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觀察護理效果。方法 選自我院呼吸內科重癥患者76例進行護理監控。結果 76例患者中,65例患者疾病好轉出院,11例死亡病例。結論 有效合理的護理方案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呼吸衰竭;重癥患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155-02
重癥呼吸患者最直接的表現為呼吸困難,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人體質弱、病情反復、病情變化快加上老年人行動遲緩自我保護能力差,這就加大呼吸內科的護理風險。因此采取正確合理的護理措施,幫助病人早日康復很有必要。為探討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觀察護理效果,現就該院對76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護理監控后,護理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6例患者,男42例,女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21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5例,支氣管哮喘21例,支氣管擴張15例,肺癌3例,呼吸衰竭2例。
1.2 嚴密觀察病情
呼吸觀察時,注意患者的呼吸頻率及節奏。當呼吸加快、變淺、不規律或出現鼻翼扇動等呼吸困難表現時,提示病情惡化。
意識觀察,發現患者白天表現嗜睡、反應較遲鈍,這時應該加強對患者的觀察。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解除疾病危機。
咳嗽觀察,呼吸內科疾病常常臨床表現為咳嗽、咯血、咳痰、胸痛、哮鳴、發熱、氣急等,這些臨床特征往往缺乏特異性。這就需要護士進一步觀察,觀察咳嗽的時間,咳嗽的節律,干咳還是咳痰,痰液的顏色,咳嗽與體位的改變的關系等提供有效的臨床資料。如患者咳出粉紅色泡沫痰液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腫[1]。
1.3 護理方案
患者入院后給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的知識,耐心的回答患者的提出的問題。對出現不良情緒及消極心理的患者給予心理輔導,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病房干凈,病房控制一定的濕度。病房通風良好、不放花草,不用地毯,按時進行病房消毒,不用刺激強的消毒液拖地。護士陪同患者外出檢查及活動。按照醫囑按時給病人服用合理有效抗菌藥。同時給病人進行飲食宣教。鼓勵病人進食半流質食物,以高纖維蔬菜及水果適宜,少量多餐進食。
2 結果
該組中76例患者中,65例患者疾病好轉出院。1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均由呼吸衰竭后并發癥引起,如呼吸道堵塞、心力衰竭和肺性腦病。
3 討論
3.1 心理護理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老年人較多,患者入院是護士應主動攙扶。根據患者的社會地位、文化、心理需求,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工作。呼吸內科患者由于病情反反復復,患者容易出現擔憂、焦慮情緒。部分患者由于被疾病折磨,情緒極不穩定,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火,性格孤僻。護士應主動關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生理需求并提供幫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些患者由于對疾病比較悲觀,抗拒治療。護士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
3.2 舒適環境
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地板防滑。熱水瓶的放置位置遠離患者,以免發生燙傷事件。臥床的患者,使用床上防護欄,以防患者墜床。每天用含氯的消毒液拖地,盡量選用刺激性弱的消毒液,用紫外線殺菌消毒。整理床鋪時,動作要輕,避免棉絮脫屑落飛揚,刺激患者的呼吸道。減少探視人數,從而減少患者感染的機會。
3.3 口腔護理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使用人工呼吸機治療中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口腔是病原菌入侵主要途徑之一。張國俊等研究[2]表明,下呼吸道感染菌株培養67%與口腔菌株培養結果相同。因此,必須做好口腔護理工作預防感染。用生理鹽水沙塊進行口腔清潔工作,保持口腔堿性環境,抑制真菌感染。協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膚干凈、干燥防止壓瘡形成。注意觀察痰量。痰液極粘稠提示呼吸道過于干燥,濕化不足。用阿米卡星0.2 g加生理鹽水100 mL,用于氣道濕化。黃粘痰提示有較明顯的感染,選擇敏感抗菌藥治療。患者如出現血痰,應考慮是否是套管及氣囊壓迫時間過長所致,應及時調整。
3.4 飲食指導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病患往往伴咳嗽、咯血、咳痰等癥狀。因此,病患進食宜清淡,以高蛋白食物、高纖維的蔬菜及水果適宜。避免吃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病情允許下,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濕潤 。對睡眠有障礙的患者,囑咐其睡前不要喝濃茶及咖啡等有中樞興奮作用的東西,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3.5 用藥安全
根據藥敏實驗結果,選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藥,在使用廣譜抗生素時要及時發現真菌感染。祛痰使用溴己新,鎮咳常用咳必清,平喘常用氨茶堿,做霧化治療,氣霧濕化或加復方安息香酊[3]。嚴格執行醫囑,給患者服用藥物,嚴密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注意輸液的速度和補液量,防止過快、過多而引起肺水腫。
3.6 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體質弱普遍怕冷,人一旦經寒冷刺激,氣管出現收縮,使痰液不易咳出。因此,老年患者外出應注意保暖,少去人流大的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指導患者戒煙,吸煙加重了呼吸疾病患者的病情。長期吸煙,導致呼吸道巨噬細胞數目減少,纖毛清除功能喪失,增加了肺部疾病的危險。出院后需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做深呼吸鍛煉或吹氣球來改善肺功能。
綜上所述,呼吸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針對呼吸內科患者疾病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如心理護理、陪護檢查、做好病情觀察工作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同時提供一個干凈、舒適的治療環境,以降低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全國哮喘防治協作組.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3,l2(2):16.
[2] 張國俊,劉景春,何淵.呼吸機相關性肺炎52例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10):746-747.
[3] 陳茂軍,盧子英,陳克芳.36例機械通氣撤機失敗的原因與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28(1):15.
(收稿日期:201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