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方法 將該院收治的225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婦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為陰道分娩組(71例)和再次剖宮產組(154例),采用統計分析的方式對兩組的產后出血量、產褥感染率、住院時間及其他新生兒情況進行比較研究。結果 該研究陰道試產成功率為73.2%,兩組均無一例新生兒死亡;兩組患者在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感染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陰道分娩組在產后出血量、產褥感染率及住院時間上顯著低于再次剖宮產組,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保證產科安全性和嚴格掌握陰道試產適應癥和禁忌癥的前提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選擇陰道試產的分娩方式具有可行性,能夠使剖宮產率得到有效降低,使產科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 剖宮產;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060-02
近年來,由于醫學技術的進步,剖宮產指征的放寬,以及各種社會因素等原因導致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術后再次妊娠的比率亦隨之上升[1]。因此,目前產科臨床關注的突出問題是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為探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該研究選取該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婦225例,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正確分娩方式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婦225例,年齡24~40歲,平均(31.6±2.8)歲;孕周36~41周,平均(38.2±2.1)周;孕次2~6次;產次1~3次;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宮產時間為1.2~8年,平均(3.4±1.7)年,其中不足2年者24例;前次剖宮產術式中術式不詳者32例,子宮下段剖宮產者184例,腹膜外剖宮產9例。該組患者既往均無傳染性疾病史、凝血功能障礙以及精神病病史者。
1.2 方法
根據分娩方式的不同將225例孕婦分為陰道分娩組和再次剖宮產組,陰道分娩組71例,為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符合陰道分娩適應癥和無陰道試產禁忌癥行陰道分娩者,再次剖宮產組為無陰道試產指征或者不同意陰道試產者以及要求再次剖宮產術者,共154例。密切觀察陰道分娩試產過程中的情況,倘若出現胎兒窘迫、先兆子宮破裂、頭盆不稱等剖宮產征象時則應立即取消試產而采用剖宮產術。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孕婦的實際分娩方式進行分析,并觀察兩組產婦的情況(包括產后出血量、產褥感染率及住院時間)和新生兒情況(包括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感染率)。
1.4 統計方法
相關資料采用 SPSS 15.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
2 結果
2.1 分娩方式
225例患者中,行陰道試產者71例(試產成功分娩者52例),陰道試產成功率為73.2%,其余19例陰道試產失敗的孕婦中,出現胎兒窘迫11例,宮縮乏力8例,故改為采用剖宮產術。該組最終有173例孕婦采用剖宮產術。
2.2 兩組孕婦及新生兒情況比較
陰道分娩組孕婦產后出血量、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再次剖宮產組孕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均無一例死亡、產傷、先天畸形出現,陰道分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及新生兒體重與再次剖宮產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孕婦及新生兒感染率比較
陰道分娩組孕婦產褥感染率明顯低于再次剖宮產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分娩組新生兒感染率與再次剖宮產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對于剖宮產患者術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是選擇經陰道分娩還是選擇剖宮產的這個問題上業內人士存在較大爭議[2]。剖宮產術最初是作為自然陰道分娩失敗的一種補救醫療措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致使剖宮產術成為目前一種普遍的分娩方式。有研究表明[3],我國是剖宮產率位居全球第一的國家,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明顯增加,因此,如何降低使剖宮產率已成為我國產科醫生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導致剖宮產率一直高居不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剖宮產技術和麻醉技術的進步,剖宮產指征的放寬,以及各種社會因素等等。而在社會因素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國內許多產科醫生將瘢痕子宮作為再次剖宮產的指征,過份強調瘢痕子宮破裂的風險,使得孕婦對陰道試產完全失去信心而主動放棄試產機會,從而使自然分娩的好處得不到接納。
筆者認為,再次妊娠和分娩可能存在發生剖宮產后瘢痕子宮破裂這樣嚴重的并發癥,但并不能將其作為剖宮產的指征,再次剖宮產也不應成為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唯一選擇。另外有文獻[4]指出,圍生兒病死率并未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而相應下降,相反,采用剖宮產的產婦手術并發癥、新生兒并發癥及病死率則明顯高于采用陰道分娩者。該研究結果顯示,陰道分娩組孕婦產后平均出血量、產褥感染率及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58.6±29.5)mL、1.9%、(3.6±0.8)d,明顯低于再次剖宮產組孕婦的(280.4±31.2)mL、11.6%、(8.1±0.9)d,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道分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感染率分別為(9.2±0.7)分、(3084±108)g、1.9%,與再次剖宮產組的(9.1±0.8)分、(3091±101)g、2.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一提的是擬實施陰道試產的醫療機構應具備給予胎兒和孕婦持續監護,充足血源,以及隨時進行緊急剖宮產的人員和設備條件,并要求產科醫生應當嚴格掌握陰道試產適應癥和禁忌癥。
總之,在保證產科安全性和嚴格掌握陰道試產適應癥和禁忌癥的前提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選擇陰道試產的分娩方式具有可行性,能夠使剖宮產率得到有效降低,使產科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琴.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6):14-15.
[2] 鄺鳳田,陳雪雁.剖官產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051-2052.
[3] 張堅,李萍,謝靜燕.5年剖宮產指征變遷的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60-61.
[4] 王新榮.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9,6(6):56.
[5] 黃醒華.提高陰道分娩質量降低難產發生率[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2):83-84.
(收稿日期: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