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研究腹腔開放技術應用于胃腸外科的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09年3月—2011年4月間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腸瘺等患者40例,分成2組,20人/組,實驗組采取腹腔開放技術,對照組不行腹腔開放技術,只接受胃腸外科常規治療,對比兩組術后療效和并發癥。結果 采取腹腔開放技術的20名患者較對照組患者存活率高,術后感染少,恢復良好,并發癥少。結論 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和腸瘺的患者采取腹腔開放技術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降低腹腔高壓,減少并發癥的產生。
[關鍵詞] 腹腔開放技術;胃腸外科;感染;腹腔間室綜合癥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c)-0038-02
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腸瘺等疾病常常引起腹內壓增高,不僅對循環和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帶來一系列的損害,而且會減少機體的儲氧量。如不及時開腹降壓會導致腹腔間室綜合癥(ACS)的產生,造成生理功能紊亂,甚至危機患者生命。所以,對于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的患者應及時采取腹腔開放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腹內壓,控制感染,增加患者存活率。為了探討研究腹腔開放技術應用于胃腸外科的治療效果,現隨機抽取該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間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腸瘺等患者40例,對比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腸瘺等患者40例,分成兩組,每組20例。實驗組,男性14人,女性6人。年齡32~72歲,平均年齡(52±0.8)歲,其中嚴重創傷患者8例,腹腔感染患者6例,腸瘺患者6例。對照組,男性16人,女性4人。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52±0.8)歲,其中嚴重創傷患者10人,腹腔感染患者5人,腸瘺患者5人。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胃腸外科常規手術。實驗組在對壞死組織清創、引流后,對關閉腹腔后可能會引起腹內高壓或導致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腹腔開放技術,即不縫合腹部切口,保持腹腔開放。對于臨時性腹腔開放,一般采用腸外營養包裝袋,剪裁成適當大小,并與腹膜進行縫合。如果不是臨時性的腹腔開放,除可采用腸外營養包裝袋外,還可以使用聚丙烯網片代替。對于傷口感染并裂開的患者,可采用與傷口邊緣皮膚及皮下組織間斷縫合,這主要是由于腹膜水腫嚴重,結構難以辨認。傷口內腸管與覆蓋物之間,常常用無菌濕紗布填塞,不要塞得太緊和太滿。每天進行傷口換藥,保持紗布的干凈。隨著腸管水腫消失和腹內壓的下降,逐漸減少覆蓋物的大小,傷口的敞開程度也逐漸縮小。腹腔開放的創面長滿肉芽組織后,對創面行游離植皮,二次確定性手術于植皮后3~6個月后進行,并進行消化道和腹壁重建。
1.3 統計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術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存活率高于對照組,ACS、腹腔膿腫、切口疝、腸瘺、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胃腸外科常見的疾病不外乎腹部嚴重的創傷、腹腔感染和腸瘺等疾病,此類疾病往往復雜而兇險,為控制感染和穩定病情常常需要行多次手術,單純的一期確定性手術難以解決問題,如強制性關腹極易造成腹內壓升高,加大產生腹腔間室綜合癥的危險,隨之導致循環和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帶來的一系列損害。此時采用腹腔開放技術,可以及時緩解腹腔內壓力,這是由于改善了內臟的血流量,胸腔壓力和氣道阻力均出現較大的緩解。所以,腹腔開放后,患者的呼吸較前通暢,腸管水腫逐漸消失,腹腔內高壓明顯下降,對患者進行進一步治療十分有利。腹腔開放過程中,可透過透明的腸外營養包裝袋觀察腹腔及腸管,密切關注腹腔內變化,便于早期及時處理腹腔膿腫、腸瘺、感染等并發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聚丙烯網片相對于腸外營養包裝袋有透氣性和利于滲出等特點,對肉芽組織的生長十分有利。開放期間還需密切監視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由于體液的喪失,體溫會隨之下降。在確保不會增加腹內壓或引起腹內高壓的誘因得到清除的情況下,應適時的進行暫時關腹,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研究結果表明:術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存活率高于對照組,ACS、腹腔膿腫、切口疝、腸瘺、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腹腔開放技術治療胃腸外科嚴重創傷、腹腔感染、腸瘺等疾病時,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可以有效的減少ACS、腹腔膿腫、切口疝、腸瘺、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腹腔開放技術可以有效的降低腹內壓和控制感染的發生,但是不及時的關腹有可能導致繼發性腸外瘺和腹壁缺損的發生,繼發性腸外瘺會延遲傷口的愈合時間,加重后期手術的難度。為了減少腹腔開放技術對患者帶來的損傷應適時關腹。
綜上所述,腹腔開放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腹內壓、控制感染、而且可以使伴有腹腔間室綜合癥的患者生存率提高,十分有利于胃腸外科腹部嚴重的創傷、腹腔感染和腸瘺等疾病,利于胃腸外科臨床推廣,同時應注意與關腹技術相配合,適時的關腹,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朱維銘.腹腔間室綜合癥時腹腔開放技術的實施及并發癥防治[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25-27.
[2] 任建安.腹腔開放治療腸瘺并嚴重腹腔感染73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29(6):481-484.
[3] Friedlander MH,Simon RJ,Ivatury R ,et al.Effect of hemorrhage o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flow during inceas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s[J].J Trauma,1998,45(3):433-439.
[4] Barker DE,Kaufman HJ,Smith LA,et al.Vacuum pack technique of 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A 7-year experience with 112 patients[J].J Trauma,2000,48(2):201-207.
[5] 郝建宇,王艷.膠囊內鏡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診斷[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30(6):430-432.
[6] 鄭民華.腹腔鏡微創手術是否會成為胃腸腫瘤手術的金標準[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1,10(3):161-164.
[7] Medelnik J,Hertrich K,Steinhauser-Andresen S,et al.Accuracy of anatomical landmark identification using different CBCT-and MSCT- based 3D images:An in vitro study[J].J Orthop,2011,72(4):261-278.
[8] 李元新,李幼生,黎介壽.胃腸外科圍手術期處理中的加速康復外科的新理念[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9):12-14.
[9] 李錦紅,曾亞軍,張文生,等.胃腸外科早期再手術45例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08(18):70-71.
(收稿日期: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