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懷舊是屬于群體的記憶,“80后”懷舊經過消費文化的包裝演繹為一種潮流回歸與時尚。立足于新媒體時代,從“80后”曬童年出發,分析其懷舊緣起與特征、社會學意義等折射出懷舊既體現審美主體的審美理想,又可增進“80后”的組織歸屬感與文化認同感。
關鍵詞 新媒體 “80后” 懷舊 緣起 特征 意義
成長于改革開放中國中的“80后”被肯德基、麥當勞、日韓風包圍著。他們釋放自己的個性,追求時尚生活。然而讓人驚異的是,正是這群三十而立的80一代人卻開始懷舊了。
一、開始懷舊的“80后”
“80后”通指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人。這部分人目前大多數是在校大學生,或者剛進入社會不久。身處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80后”有機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新鮮文化和事物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特別是新媒體的出現,“80后”欣于加入到其體驗之中以滿足自己的情感體驗需求。
2008年2月,一段名為《80后的回憶錄》的視頻在一個多月里吸引眾多網友跟帖。19分鐘的視頻中,作者列出了“80后”熟悉的動畫片、電視、玩具等懷舊符號。在天涯社區、貓撲等論壇,“80后”網友紛紛以感動、懷念之詞跟帖,一場“80后”的集體懷舊便在網絡上拉開了序幕。
二、“80 后”懷舊的緣起和表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80后”童年生活的眾多經典動畫形象,紛紛回到了人們眼前,尤其是《變形金剛》的熱映喚醒了“80后”的懷舊情緒。不謀而合的是,集體記憶、懷舊文化已經在商業文化和消費文化中悄然蔓延了。
(一)“80后”懷舊緣起
從九十年代中國的懷舊風潮興起以來,懷舊大潮進入到了都市社會的許多層面,電影、廣告、流行歌曲等視聽文化領域,“80后”的懷舊情緒被點燃了,而其開始懷舊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
首先,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30年,對于“80后”的一代來說,他們成長的環境處于教育部門構建的英雄主義環境之下,同時文化產品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機器貓、七龍珠等卡通片和圖書是日本文化產品的代表,而星球大戰和變形金剛也都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而對“90后”來說,可以選擇的東西多到來不及熱愛已經轉移了興趣。換句話說,“80后”曬出的童年的點點滴滴已然成為了該族群認同的記憶。
其次,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遷深刻作用于 “80后”的心理。生于1980年代前半期的一批人已經或逐漸結束“象牙塔”內的學生生涯,開始步人人生就業、婚戀時期,承擔家庭責任并成為建設當代社會的主流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也將直面當代社會轉型期中的種種問題和矛盾,例如房價上漲、戀愛婚姻、就業擇業等壓力。
最后,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社會中理想缺失、道德失范、歸屬感喪失等使得 “80后”一代不可避免地受到殃及。當前,新媒體話語出于滿足人們獵奇的心態和情感體驗需求,對于“80后”來說,“曬”正形成一種個人聯合個人以對抗強大現實的方式,“曬”也成為一種個人尋找群體的聯絡方式。
(二)“80 后”懷舊情結表現
1、懷舊與創新相伴
以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媒介打破時空界限,將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感官符號通過觸摸屏幕、下載等無障礙操作方式傳達給“80后”,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進一步操作和理解信息,增強了自由度, 滿足了情感體驗需求,無形之中將 “80后”這個特殊的群體緊密聯系在一起。此外,“80后”懷舊的形式廣泛運用在BBS、貼吧、博客等技術中,“曬客”們可以大量跟帖、回復、分享。簡言之,“正是現代科技彰顯了現代懷舊的美學本質,也使懷舊研究愈益穿透其社會學的表層,回歸到美學研究的道路上來。”
2、傳統與現代相容
“80后”懷舊將出現在生命中帶有特定時代氣息的玩具、文具、動畫、人物、流行話語等載體,通過新媒體等交互式平臺予以展示和交流,營造出一定歸屬感氛圍和尋求群體認同。但是“80后”曬童年等懷舊現象與其他方式的曬客文化逐漸向攀比、顯擺等庸俗化的方向發展不同,它似乎在堅持曬客文化的初衷方面表現得尤為執著。
3、消費主義與商品文化結合
“80后”集體記憶的復蘇不是簡單的將過去年代的存在原原本本地掘出,而是在抵抗“浮躁的商業氛圍”的同時,又被消費主義的商業運作同化了。例如,主要經營家居的香港“C.O.D”公司把“80后”懷舊情結運作了一把,公司提出了“懷舊是個好生意”的品牌理念,把各種懷舊商品都融為他們家居設計的必要元素:毛主席畫像、鐵水杯甚至大白兔奶糖都成為了設計中的構成元素,甚至當走進銅鑼灣的旗艦店時,消費者都可以昕到《夜上海》等極富懷舊韻味的音樂。
三、“80后”懷舊情結的社會學意義
我們總是奔走在路上,卻總在懷舊。新媒體載體為“80后”懷舊情結尋求到一個合理契機,“80后”懷舊的內容是原始的、傳統的,卻可以用極端的、現代的形式表現,滿足了自身組織與文化歸屬感。與此同時,懷舊營銷恰當的切入開始掌握話語權的“80后”一代人。他們本身就是懷舊風潮的締造者之一,也是這個風潮中走在最前沿的弄潮兒,他們心甘情愿的“被營銷”, 也是中國文化產業懷舊風潮中最有價值的消費者。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80后”通過集體懷舊,重溫屬于群體的記憶。然而,如何在懷舊中吸取有價值的營養并做一些有意義的感悟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在不久的將來,這一代人必將會成為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
參考文獻:
[1]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尹定邦.現代設計社會學[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
[3]趙靜蓉.作為一個美學問題的現代懷舊[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1).
(作者單位:山東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