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以及此以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內部的聯系。藝術的本質就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經濟、宗教、政治、哲學等內部的聯系。本文通過分析的方法,通過古今中外各個領域人才對于藝術本質的分析和探索,總結出來藝術的本質應該是生活理性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
關鍵詞 藝術本質 生活理性 情感形象化
一、 藝術本質問題
藝術的本質問題,是藝術的哲學基礎問題,也是美學上長期以來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之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把相關的概念和所論的范圍確定下來,否則架空立論,把屬于這一范疇的問題放到另一范疇去說,不容易把問題說清楚。當然,有些問題如創作中的主觀性與客觀性問題,藝術的社會功用問題等,都與藝術的本質相關,但畢竟不是一個范疇。因此,要說明藝術的本質,就必須找出藝術內部的這種規定性,以及確定藝術同其它相關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差別。
二、關于藝術本質的探索
人類的社會生活從大體上能夠分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部分。為滿足這兩種生活所分別進行的生產活動,稱作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光輝燦爛的藝術文化寶庫。
關于藝術本質的的論述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索:
(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摹仿”, 這話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并不是完全正確,因為藝術部僅僅是對現實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對生活的一種提煉和闡發。所有的藝術都是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關于這一點,使沒有什么疑問的;
(2)康德、席勒認為“藝術是自由的游戲”, 不能說它的解說沒有一定的道理,藝術創作的確是需要心靈極大的自由,才能夠有所成就,尤其是杰出的作品。但是把藝術僅僅歸納為“自由的游戲”未免有點不太嚴肅。因為藝術是神圣而嚴肅的事情;
(3)黑格爾認為“藝術是絕對理論的感性顯現” ,除非你認可他的哲學理論,即客觀世界有一個創造一切的“理念”高高在上,他的“理念”觀就有點像中國老子的“道”的觀念。如果你承認他說的“理念”的存在,那么他的藝術觀點,就有了它的合理性,相反,如果你根本就否認有“理念”的存在,那么,他的藝術的闡發就沒法立足腳跟;
(4)列夫·托爾斯泰、克羅齊認為“藝術是情感的表現”;
(5)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形象認識”,這個過于簡單;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這個過于籠統;
(6)卡西爾、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情感的符號”;
(7)弗洛依德、容格認為“藝術是‘無意識’的表現”, 這個觀點的提出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因為在弗洛伊德之前,還沒有人意識到“潛意識”的存在,是他為人們認識世界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當然也為藝術的闡發提供了一條途徑;
(8)英伽登認為“藝術是多層次的意向性客體”,有點 過于寬泛等。這些看法,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豐富了藝術的認識,但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未能最終揭示出藝術的本質屬性。
三、藝術本質的特征
我認為我們認為,藝術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的真實性、形象性、典型性。首先,藝術的認識內容要求真實,藝術要求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或社會生活。我們承認藝術的認識作用,承認藝術要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或描寫現實生活,是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學說出發的。離開了人類的實際社會生活,離開了客觀世界本身,所謂藝術的本質意義就像宗教一樣空幻和虛無。我們所說的藝術的表現,是指藝術家運用物質的表現工具,將其對現實生活的藝術的認識以及認識時的感受和感動的情緒傳達出來。這里當然也有一個“自我”,但這個“自我”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的、對現實生活的本質有著理性認識的“自我”。
其次,藝術的認識或反映世界的方式始終是具象的,訴之感性的,個別形態的,本質上近似于實際世界的形式。在形象性這一點上,藝術與宗教既有分歧又有同一性,情況比較復雜。但并不能因此把宗教等同于藝術,恰如費爾巴哈所說對于一個把瑪利亞當作自己藝術對象的人來說,瑪利亞已經不是宗教的對象,而是藝術的對象。
四、我理解的藝術本質
我認為藝術如果沒有真誠的注入、真情的流露,那所呈現出來的藝術作品是不可能打動別人的,只有真情迸射的作品才能真正震撼人的心靈。藝術除了需要充沛的真情投入,還需要理性的閃光。藝術不僅僅是情感的表現和符號,同時也應該有理性的注入和分量。正是基于藝術不僅需要情感的灌溉,同時也需要理性的關照。因此,我認為藝術的本質應該是生活理性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它包含有三層意思:
其一,就是,藝術是緣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也就是說沒有生活就不可能有藝術,但藝術又不是生活的簡單仿寫,它是對生活進行提煉后的一種表現,是對生活進行典型化處理的高度濃縮的體現。
其二,就是,藝術是必須依靠真摯情感去灌溉,方可開出絢爛的花朵。也就是說,沒有情感介入的藝術,就好比水沒有持續灌溉的樹木,終將會枯萎凋謝;沒有情感的扶持,藝術的生命力都要打打折扣,會失去讀者的共鳴的心聲,失去讀者對作品的永久品味的機會。
其三,就是,藝術應該有理性的注入,才能值得人們的回味和思索。也就是說除了情感的灌溉,藝術還需要理性的力量的支撐,方可成就作品的永久魅力。
(工作單位: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