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對各種風險的管理一直是合同雙方關注的核心問題。在企業面對的眾多風險中,匯率風險是普遍的、不可回避的風險。特別是在近些年匯率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對匯率風險的管理和應對就更有其緊迫性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合同 管理 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等活動中,以外幣定價或衡量的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以及未來經營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凈現金流量,在用本幣表示其價值時因匯率波動而產生損失或收益的不確定性。
合同期較長的進出口合同和涉外長期服務性合同。合同結算貨幣與合同方的本幣不同,在合同期內買賣雙方都會面臨匯率風險,有可能是匯兌收益,也有可能是匯兌損失。如果兩種貨幣匯率在合同期內出現較大的變動,那么企業就可能遭受較大的風險。
一、匯率風險概述
匯率風險主要有交易風險、經營風險和折算風險3種。
1、交易風險。也稱市場風險,是指在運用外幣進行的交易中,從合同簽訂之日到債權債務得到清償這一期間內,企業由于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是一種常見的匯率風險,企業在以外幣進行貿易結算、貸款或借款以及伴隨外幣貸款、借款而進行外匯交易時,都有可能產生交易風險。
2、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是指由于外匯匯率變動影響企業的投入和產出而使公司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收益和現金流變化的潛在風險。收益變化幅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匯率變動對企業產品價格、銷售數量以及成本可能產生影響的程度。
3、折算風險。也稱會計風險,是指將外幣換算成本幣時,因外幣貶值而產生的外匯損失,一般體現為合并國外分支機構或外國資產的財務報表時,匯率變動對收益和資產負債科目的影響。
二、降低匯率風險的幾種方式
鑒于匯率的隨機波動性的難以預料,對于企業,要想準確地把握短期匯率變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防范匯率風險的要旨就在于不去追求匯兌收益,而是踏踏實實地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并將其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當合同中有涉及外匯收付條款以及賒銷內容,就要評估其中的匯率風險。
(一)鎖定貨幣
如果企業不能有效判斷未來貨幣的趨勢,為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對于支付費用的一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以你的本國貨幣來支付,而風險轉移到了支付費用的一方。
(二)鎖定匯率
如果未來貨幣的趨勢比較明顯,為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可以采用鎖定匯率的方式。例如,我國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呈穩定升值趨勢,因此對于支付費用的一方,可在合同中提前考慮來約定鎖定匯率。
(三)分段計價
如果合同中費用明細比較清晰,可以采用單項收費分別計價,按即時的匯率進行統一結算。例如,合同約定以美元計價結算,如果其中部分業務涉及人民幣費用,合同中可以補充約定這部分費用按即時匯率結算為美元。
(四)同意在“一籃子”貨幣的基礎上進行支付
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貨幣為計價結算貨幣,并以“一籃子”貨幣為保值貨幣。具體做法是:簽訂合同時,按當時的匯率將貨款分別折算成各保值貨幣,貨款支付日,再按此時的匯率將各保值貨幣折回成計價結算貨幣來結算。
(五)采用匯率波動較少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
這種方法并不能完全規避匯率變動風險,有時選定的貨幣突然發生匯率變動,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例如,合同中使用日元作為結算貨幣并規定了折算匯率,當時支付方認為日元呈貶值趨勢,這樣約定可以獲得匯兌收益。結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日元匯率大漲,結果因該條款遭受了較大的損失。采用這種方法,需要對匯率變化有深入的研究。對于一般企業,不建議采用這種方式。
(六)定期修正基準匯率
在一些長期合同中就常見這樣的條款,雖然合同規定結算貨幣為美元以及折算匯率,但是對于以人民幣或者其他貨幣結算的費用,雙方約定定期修正基準匯率或者在匯率波動超出某一范圍后觸發修正基準匯率的條件。
(七)慎重運用金融衍生產品
通過合同條款的約定化解匯率風險應作為首選,對于合同條款無法規避的匯率風險,可以在嚴格規范操作的前提下,采用規范的金融衍生工具對沖。外匯方面的金融衍生產品有很多,例如外匯期權、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等,它們不僅是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同時也是投機的工具。隨著外匯市場的開放,國內必將更多地引進發達國家成熟的金融衍生產品或開發新的金融衍生產品,企業需要未雨綢繆,深入系統地學習與了解此方面的知識,慎重參與,參與的原則是規避匯率風險,而不是投機獲利。
三、結語
企業在簽訂合同之前,要充分考慮到匯率波動對企業財務影響,選擇自己合適的避險方式。匯率風險是企業在為進口產品支付貨款時面臨的一個重要風險,因此企業不應該去追求匯兌收益,應該踏踏實實的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并將其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肖滋斌.涉外企業匯率避險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J],金融經濟,2011.
[2]程程.警惕合同中的匯率風險[J],中國外匯,2011,(7).
[3]張弛.淺析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J],工商管理,2009,(9).
[4]王燚.企業財務如何應對匯率風險[J],對外經貿財會,2006,(3).
(作者單位:胡俊杰,北京物資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孫亮,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