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基礎、校園文化的載體,也是學校品質的表現,在高校建設中應該把握高校校園景觀特色。充分利用校園場地條件,合理規劃各功能分區,在保證最基本的功能使用的同時,達到最豐富的形式變化。在中國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校園景觀的建設也突飛猛進。校園景觀形式感和功能是相輔相成的,是設計中不可缺少的。
關鍵字 形式感 功能性 合理性 校園景觀
引言
高校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基礎、校園文化的載體,也是學校品質的表現,在高校建設中應該把握高校校園景觀特色。充分利用校園場地條件,合理規劃各功能分區,在保證最基本的功能使用的同時,達到最豐富的形式變化。在中國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中,校園景觀的建設也突飛猛進。校園景觀形式感和功能是相輔相成的,是設計中不可缺少的。
一、基地概況
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具有60年歷史、以工學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學。 它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濱,用地與周圍交通便利,并可與開發區形成良好的功能聯系。基地內地勢主體平緩,植被及生態環境較好,東面的巡司河濱水綠帶為基地提供了難得的景觀資源。
中區地段位于校內的主干地段,東西軸線貫穿與它??偯娣e約1700畝左右,其中建筑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5~40%,道路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5~20%,景觀面積約占3~5%,綠化面積約占30~35%左右。西邊新建圖書館、露天廣場,北面新建綠化草坪,東面新建濱水地帶。
二、設計總體理念
提到“形式”,很容易使人想起以往“形式主義”作為一種罪名盤旋在設計者頭上的情形,雖然設計離不來形式,但形式問題卻被當作一個危險的禁區。在不同的功能分區,設計相應的形式感,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使用,以及感觀上的享受。在中心廣場和主入口廣場處,利用蒙德里安《紅黃藍》的直線抽象表現手法,體現出理工院校對便捷、效率、理性、嚴謹的要求。在文化長廊處,利用梵高抽象的曲線表達手法,體現出校園景觀必不可少的趣味性、休閑性,將形式感和功能性最大程度的融合在一起。
三、主要設計構思與探討
1、功能分區。
校園景觀主要分為入口廣場,核心廣場和文化長廊三個部分。通過對空間的功能劃分,豐富廣場空間的變化,再滿足必要的使用功能的同時,保證了校園空間所需要的親切、宜人和安靜的氛圍。充分考慮校園空間所需要的親切、宜人和安靜的氛圍,細分出休息區,晨讀區,娛樂區,滿足師生學習生活的必需。
(1)在主入口廣場處,由于大量的人流車流的通過,設計時將原來的車行道房兩邊做到完全的人車分流,最大限度的保護學生安全。
(2)在核心廣場處,圖書館前設置大面積的鋪地,滿足大量人流的通行。以圓形劃分出中心的活動廣場,旁邊區域利用石凳和植物的布置,給師生提供閱讀、休息的區域,使廣場更富有自然情趣。
(3)在文化長廊處,利用環繞形曲線在中心處布置雕塑小品和水景,劃分出最大的休息區,形成視覺焦點,吸引師生在廣場上停留休憩。圓形廣場的布置,形成相對的封閉空間,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滿足教學樓之間師生交流休息的需要。
2、景觀綠化。
景觀布局方面采用規整和自然的布局相結合的方式,再規則中體會規矩和規律,再自然中進行陶冶與感受親切。在入口廣場處以大面積綠地為主,美化校園的同時,也達到視覺的通透性。而在中心廣場處,為保證廣場空間的開闊、完整,在大片的草地上點綴各種植物,既滿足功能需要的同時,也將空間劃分的十分豐富,增加了此處疏林草地的游賞性。
3、文化設施。
為吸引師生在廣場上停留休憩,足夠的環境小品與設施必不可少,空間親切宜人、具有良好視野。為了與校園氛圍相統一,廣場內休憩座凳主要以花崗巖和自然卵石為主,以烘托廣場樸實自然的整體氛圍。這種承載校園文化內涵的標志性建筑小品,體現出校園的文化氣息,使師生在學習生活中,陶冶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結語
校園環境是多種文化知識滲透交融的環境,是多元化的組合。因此在校園景觀設計中,既要考慮其對學校整體形象的反映,又要體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并把人的發展目標隱含在設計中,同時賦予物質設施以文化內涵。隨著人的需求不斷發展變化,大學校園景觀設計必須注重師生的行為模式,充分了解師生的心理需求、行為特征和行為規律。在校園景觀的設計中,利用適宜的形式感,劃分出合理的功能區,在保證最基本的功能使用的同時,達到最豐富的形式變化,在最合理的形式感的功能分區中,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校園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5).
[2]易道公司等.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中心區景觀設計方案簡介[J].
[3]俞孔堅.“反規劃”途徑,2005.
[4]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2000.
[5]周維權.人間天上諸景備 移天縮地在君懷——圓明園的興建及其造園藝術新探[A].
[6]宗白華等.中國園林藝術概觀[C].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