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文是一件費心費神的事,弄不好卻又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批改出來的作文,學生拿到手中后往往只瞅一眼分數或等次便塞進了書包,而對老師的批語卻漠不關心,甚至連看也不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責任不一定全在學生,而是我們的一些老師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方法簡單或感情用事造成的。如,要么簡單地寫上幾句老套的批語,要么干脆只打個等第或分數,有的老師批語甚至是諷刺、挖苦、指責。試想想,當學生看到這些批語后該是何等的失望、沮喪!久而久之,學生怎么不會對作文產生厭倦情緒和失去寫作的熱情呢?因此,我們的老師在下批語時,一定要認真對待,把握好分寸,講究作文批語的藝術性。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作文批語的“五宜”、“五忌”。
一、宜鼓勵,忌指責
雕塑大師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老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只是用好一個詞語、寫好一個句子、用對一個標點符號,老師都應該在批語中予以表揚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發現他們的優點。如,一位孩子在他的習作《理發》中寫到:“理發剪在我的頭上發出嗡嗡的響聲,好像無數小蜜蜂在我頭上飛舞,心里癢癢的。”老師不僅在這句話下面劃上了醒目的紅線,而且還寫下了這樣的批語:“多么精彩的話語,多么真實的感受,簡直尤如神來之筆!”又如,“我的爺爺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的眉毛很淡,幾乎看不見。眼皮下垂著,把他那本來就不大的眼睛遮蓋得更小了。鼻子算不上又高又直。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爬滿了刀刻似的皺紋。爺爺的手非常粗糙,像松樹的皮一樣。”老師給這段話的批語是:“了了數筆,便刻畫出了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描寫細膩、傳神。”這些批語,雖說只是只言片語,但蘊含了老師由衷的欣賞和贊美之情。相信學生讀后一定會歡欣鼓舞,大大提高他們對批語的閱讀興趣,也會增強他們對寫作的信心。
俗話說:“十個指頭伸出有長短。”不是每位孩子都能寫出好作文的,也不是每位孩子都能寫好每一篇作文的。學生正處于學習階段,寫作中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因此,教師要忌用“沒有長進”、“不動腦筋”、“思路不清”等這些指責性的語言。這些語言一是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二是容易扼殺學生寫作的欲望。
二、宜幽默,忌諷刺
文明得體的幽默語言不僅能使人發笑,更能發人深省。教師在作文批語中適當使用幽默語言,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文中寫道:“老師,您送走了一廟又一廟的學生,又即將送走我們這一廟……”其中的“屆”被錯寫成“廟”。老師在文后留下這樣的批語:“送走了你們這一廟,我就該升為方丈了!”老師這句幽默的批語能讓學生在發笑之余很容易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樂于改正。這樣,學生不僅不會對老師的批語產生反感,相反能激起他們更大的寫作興趣。此類批語比那些直白的批語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幽默的語言能給人警世,諷刺的語言卻使人反感。教師的作文批語不能用“你真笨”、“你連這個字都不會寫”、“沒長眼睛”等諷刺性的語言,而應該多用機智、詼諧、智慧的語言去感染人,用富有愛心的語言激勵人,用真誠的語言去打動人。
三、宜商榷,忌說教
學生的習作是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獨特的感受去領悟這個世界的。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也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他們的習作。教師應尊重他們的個性,以學生的視角去感受事物,去體驗童真、童趣。教師應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以探討者、合作者的姿態,用啟發的方式和商量、探討的語氣與他們交流。這樣,學生也就容易接受老師的觀點和看法了。如,一位學生在《春天來了》一文中寫到:“春天來了,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荷花也開了。”老師給的批語是:“荷花夏天才開放,你說此處應改成什么花呢?”又如,在讀完學生習作《學騎自行車》后,老師寫到:“可否將學騎車時的動作和心理細致地描繪一下呢?”這些批語,以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平等地進行對話,既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又拉近了師生之間情感的距離,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
教師在批語時,切忌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架式,以說教者的姿態告訴學生“這里怎么改,那里怎么修”,“這兒 應該怎么樣,那兒不該怎么樣”等等。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
四、宜準確,忌籠統
老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要遵循各年段學生的特點和其認識事物的規律,做到公正、客觀、正確,不能隨意拔高要求,更不能求全責備。老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出不同的評改,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對差生要側重字、詞、句、標點方面的修改,對優生側重于立意構思、布局謀篇、寫作技巧方面的批改。評語要寫得具體明確,不能籠統空洞。對待不同學生的習作不能總是冠以“語句通順、中心明確、敘述具體、語言生動、格式正確”等詞語,否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讓學生明白錯在哪兒,怎么改。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改起作文來,方向就會更明確,效果也會更明顯。
五、宜精辟,忌繁冗
精彩的批語,雖是片言碎語,但卻能字字落到實處,句句抓住要害,充分肯定優點,明確指出不足。這種批語可以是一個詞,如“妙”、“好”、“精彩”等;也可以是一句學生所熟悉的名人名言,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文似看山不喜平”,“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等。這樣的批語,不僅具有啟發性和導向性,而且學生愿意閱讀,也樂于閱讀。批語切忌面面俱到,巨細無遺,或繁雜冗長滿篇見紅。學生看到這種批語,縱有千般耐心拜讀,也不知從何處下手修改自己的習作。
總之,作文批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師生之間交流的紐帶。好的作文批語,能給人啟迪,給人力量。教師應用真心、愛心去發掘學生習作中的每個閃光點,讓每位孩子都感受到愛的陽光,讓每位孩子都能走進神圣而又快樂的寫作殿堂。
(作者單位: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