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聽力殘疾,聾生容易產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問題,因而對聾生心理教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分析如何促進聾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 聾生 班集體 心理健康
一、聾生心理與行為現狀
兒童時期,學習是起主導地位的行為活動,在認知客觀事物的能力上,聽力言語上的障礙會給聾兒帶來明顯的困難,有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不利的影響。造成其心理、行為不利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少同環境交流的能力和機會而導致心理發育遲滯
青少年初涉入世對各種矛盾和挫折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精神準備,因而常出現感情上的沖動和行為上的盲目,特別是聾生語言上的障礙,更加劇了他們心理發育的滯后。他們膚淺的知識和閱歷又難于分辨出身邊的是與非,缺乏獨立解決矛盾的能力,他們常為父母、老師一點小小批評或指責而感到心理難于承受,或離家、離校出走,或以損壞東西、圖報復來發泄心中不滿。處于青春萌動期的一些身體強壯而頭腦無知的聾生,為了表現出男子漢風格,穿名牌、騎飛車、抽煙、喝酒,甚至常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二)造成學習上的困難
首先由于他們聽力言語的障礙,在學習中會出現字匯貧乏,組句困難,發音不準等問題,加之他們需要非常專注地聆聽和觀察,容易出現疲勞,注意力渙散等現象,所有這些困難很容易使聾兒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興趣、主動性、不能專心聽講,甚至厭學。再者聽力損失會給聾生的思維活動帶來一些不良影響,由于語言形成、發展過程有遲滯現象,聾生的思維活動往往帶有明顯的形象性,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比較緩慢,因此也給學習帶來了不少的障礙。
(三)學校、家長及周圍有對他們不正確的態度,行為方式等因素,容易使其健康心理發展埋下潛在的隱患
常見的聾兒心理、行為失常的表現有:緘默、孤僻、畏縮、多動、任性、自我中心等等。有的聾兒還會有沖動、攻擊行為等表現。如聾生比較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會因為聽不清楚話和說不清楚話,而不愿意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或不愿意在其他集體場合中拋頭露面。這種心理狀態如不及時糾正,長此下去就可能形成一種退縮型性格。還有的聾生情緒容易波動,特別是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后急躁灰心,順利時又高高興興,表現為一種情緒型性格,這些兒童疑心重,愛懷疑他人在議論自己,愛懷疑老師對他們的態度與其他同學不一致等,還有的聾生脾氣比較倔,他們認準的事堅持要干,而不太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見。
種種聾生表現出來的心理與行為問題越來越使我們感到聾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二、聾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需要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而健康的心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質好可以充分發揮潛能,反之潛能就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甚至阻礙了自身的全面發展。所以,必須加強心理教育,使教育方針得以全面貫徹,培養出高素質的聾啞人才。
(二)是時代、社會的需要
聾生走上社會,,面對的是市場經濟的大潮,經濟的高速發展、文明的提高、社會意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對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大,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難以適應現代生活。作為教育部門,必須順應時代的需要,對聾生進行心理教育,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培養堅強的耐挫力,培養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使他們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具備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克服種種困難,有自己的生存之地。
(三)是聾校教育教學的需要
在教育教學中,由于聾生的一些錯誤心理,使教育難以湊效。在一些道德行為和心理上,用傳統的教育手段反復抓、抓反復,而收效甚微。教學也難以出成績,聾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目的不明確,不能正確面對作業、考試等等,無一不與心理因素相關聯。我們教育者必須對聾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讓其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使教育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
聾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比正常兒童更容易受到干擾和影響。因此,學校教師必須認識到聾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三、良好的班集體能促進聾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是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如何使聾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呢?從多年擔任聾生班主任總結經驗來看,我認為班集體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組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明顯的,良好的班集體不僅作為一種影響源自發地對其成員產生作用,而且可以成為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自覺地培養和塑造人。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建設者,同時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疏導者,承擔著精心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的責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創設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氛圍,使聾生獲得歸屬與愛的心理需求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需要在良好的情境中進行。健康、融洽的班級心理氣氛能使班級成員強烈地體驗到在集體中的歸屬感、安全感、滿足感和責任感,并容易接受集體的目標態度和價值觀,保持積極進取的樂觀情緒。
1、培養真摯的師生情感
班主任與聾生之間進行心理交流、溝通是搞好班集體工作的重要前提。從情感的起源看,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師生情感源于師生間的相互了解、認識。班主任應在課余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以及家庭狀況和成長過程。并從多方面關心聾生。比如,班上聾生病了,班主任老師及時帶其到醫院;在春秋季要多關心學生冷暖,提醒他們添減衣物。班主任要有民主作風,讓學生有平等與老師交流的機會,增加師生間的接觸和了解,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對聾生一視同仁,不偏愛優秀生,尤其能不歧視后進生。從多維度去發現聾生的閃光點,經常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希望,有前途,有信心,從而尊重自己也更尊重和熱愛老師,建立一種相互理解,尊重,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必將對學生形成健康心理起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2、營造團結互助的班風
班集體是一個以直接交往和情感接觸為特征的人際關系系統。要讓聾生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同學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幫助。聾生只有在同學間團結友愛互助的情境中才會感到集體的溫暖,并有一種歸屬感,安全感。為了了解聾生之間的情況,我設計了幾個簡單問題,采用問卷填空形式讓聾生回答。“①我愿意和 一起玩。②我愿意和 一起學習。③我不愿意和 一起學習、玩。④在我們班,幫助過我的同學有 。⑤在我們班,我幫助過的同學有 。”然后通過個別談話,具體了解聾生間的相互動態。如了解聾生“誰幫助你做了什么。”對聾生間友愛互助的行為進行肯定、表揚、激勵,對個別幫助別人較多的聾生給予適當獎勵。這樣聾生愿意幫助同伴的愿望與更加強烈,互幫互助的行為與就更積極主動,互幫互助的班風也容易形成。對在問卷中反映出某聾生不愿意和誰一起學習、玩的情況要具體分析原因。①對于單向的,一個聾生愿意與另一聾生玩,而另一聾生不愿意和其玩,創造條件讓他們多在一起的機會,比如重新排座位,讓他們坐在一起,加深聾生間的了解,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在一起玩或學習了。②對于雙向的,分析這兩聾生間發生了什么矛盾,找出矛盾的根源,化解矛盾,重歸于好。使聾生在相互協作,團結的班集體生活中引發情緒感染,深化情感體驗。
(二)試行崗位輪流負責制,培養聾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集體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響源。在現代班級的教育和管理中,要把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作為重點。班主任要高瞻遠矚,啟發、誘導、創設環境和契機,使聾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訓練和發展。
班級常規管理工作如勞動衛生的檢查發,早、晚自習和宿舍紀律的檢查監督,收發作業本等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管理崗位。要盡量給每個聾生安排一項為集體服務的工作,在班級工作中負一定的責任,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同時要注意對聾生設置崗位,并不一定設置職務,免得產生等級觀念。在班級管理中,早、晚自習,勞動衛生等都由聾生負責,對他們只說明做什么,并沒有分誰的“官大”。為了鍛煉聾生多方面的能力,每過一段時間,適當地重新安排崗位,讓他們體會在不同的崗位應負的責任。這樣也容易接受、服從別的聾生的管理。比如晚自習輪流負責值日,值日生負責檢查晚自習出勤,紀律及衛生情況,并將情況寫在記錄本上。晚自習時,有時教師不到班,但班級紀律良好,學習效率較高。
對聾生在各項管理中表現好的,認真負責的給予獎勵,并作為評選優秀學生的重要條件。
每個聾生在集體中都有事干,都有自己的管理崗位,能正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每個聾生的才能在集體生活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聾生內心深處會喜愛自己的班集體,感到自己需要集體,集體也需要他,同時也培養了其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的自卑感減少,自信心增強,從而都能在集體中得到健康的成長。
(三)重視個性差異,在聾生個性發展過程中,健全聾生心理品質
在班集體的建設中,要重視在良好的班風和正確的輿論下學生行為的規范性,也要重視聾生的個性發展。雖然影響聾生個性發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還是班集體,良好的班集體是學生個性發展的環境,這是因為,良好的班集體的組成必然要有為之服務的成員,而這些成員又應有不同的個性才能。聾生的個性充分來年搞好的發展過程也是聾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過程。因此,班主任在班集體建設中必須重視聾生的個性發展。
1、區別對待,提供選擇
要根據學生特點,區別教育和引導學生個性的發展。如:對于活潑好動,愛好體育活動的學生,應積極培養他們體育活動的興趣,支持他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使這類學生不僅在運動能力上得到發展,而且會在體育鍛煉中逐漸養成勇敢,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吃苦耐勞的性格傾向。而對于懦弱,膽小,自卑的學生,班主任則不要過多地指責他們,而要通過暗示、鼓勵等方式,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和能力,并經常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增強自尊和自信。
同時重視個性差異,要尊重學生的意愿,交給他們自己選擇需要、興趣和愛好的權力,以實現學生個性,主體性的發展,從而成為學生主體能動追求的東西。如班集體成立籃球小組,書法小組,舞蹈小組等各種興趣小組,讓學生自愿報名,班主任加以指導,讓學生在各種興趣小組活動中,能學習到有用的知識,發展自己的特長,并努力使聾生真正在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從而積極進取。
2、因勢利導,發揮特長
教育經驗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和長處,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并利用。有的學生可能學習書本知識能力差些,但他們也許在勞動衛生,生活自理,制作技能等方面較好,這也是一種才能。作為班主任對這樣的學生要予以充分鼓勵,讓他們得到成功的愉快,感到自己并不比別人笨。這也可能成為他們進一步搞好書本知識學習的契機,增強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信心。
在班集體活動中,創造讓聾生顯露自己才能的機會和可能付諸實踐的場所。如出黑板報,讓愛好美術的學生畫插圖,寫字好的學生抄寫。在各種體育比賽中,讓體育苗子為班級爭光。學生在表現自己才能的過程中,又進一步塑造和發展了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更加健康和諧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要使聾生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我認為創建良好的班集體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慧聆.聽力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手冊[M].華夏出版社,1993.
[2]俞國良.創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1.
[3]崔景貴.論心理科學事業下的學校創新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4]樸永馨.特殊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5]趙錫安,沈玉林.現代特殊教育論叢[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王丹,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職務:講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學,聾啞人心理健康;羅笑,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職務:講師,高級手語翻譯,從事聾啞人語文教學,手語翻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