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是通過設置一定的考驗期對于犯罪輕微,有悔罪表現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考察,來決定起訴或不起訴的起訴制度。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由于確立的時間還不長,因此出現了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權利難以保障、檢察機關陷入權利濫用的泥沼等問題,本文旨在透過問題分析本質,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以保證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良性運行。
關鍵詞 附條件不起訴 未成年人犯罪 實施
一、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概念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是指檢察機關對于某些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基于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自身狀況、公共利益以及相關刑事政策等因素的全面考慮,設立一段時間的考驗期,對犯罪嫌疑人暫時不予起訴,期滿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對其作出起訴或不起訴決定的一項訴訟制度,屬于刑事審判前程序中的檢察院的起訴自由裁量權問題。
二、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實施中的問題
(一)可能判處一年以下的刑罰的范圍過窄。從現行刑法來看,法定性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本身就很少,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刑罰在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僅有十四個罪名,這些犯罪不是未成年人高發性犯罪的范疇。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總數己占我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并呈現低齡化、團伙化、暴力型、突發性的發展趨勢。青少年的犯罪形勢十分嚴峻,而目前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并不能夠很好的適用于未成年人,一年以下刑罰的罪名都非未成年人犯罪的高發區,這樣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悖于確立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的初衷。
(二)犯罪嫌疑人的意見與被害人的意見效力不對等。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中規定犯罪嫌疑人及其代理人不同意進行附條件不起訴的,應該提起公訴;而被害人的意見僅為參考意見,即被害人同意與否并沒有決定性的效力。這樣規定的目的是既不受被害人意見的左右,又不忽視被害人的合理意見。然而,這樣的想法在實踐中很難落實。而且,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意見效力不對等的情況下,無疑是損害了被害人的利益的,被害人意見這一程序要件的真正目的沒有起到實質作用。
(三)檢察機關陷入權力濫用的泥沼。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得以應用實施,最大的優點就是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賦予了檢察機關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但是自由裁量權的擴大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更好的處理不同情況的案件,,另一方面檢察機關權力擴大而沒有相應的監督機構很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適用附條件起訴之前,檢察官承擔著對未成年人社會調查職能,在適用之后,還承擔著對未成年人監督考察職能。檢察官集追訴、社會調查、裁斷、執行四重職能于一身,權力的過度集中存在侵犯未成年人人權的危險。
三、完善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建議
(一)擴大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適用范圍。立法者將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適用范圍確立在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罰的案件,體現了立法者在探索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上的審慎態度,但是,在司法制度的改革中,有罪必罰的觀念已經落后于時代,。從近年來的量刑情況看,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期集中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占總人數的42.07%,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地放寬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適用范圍。
(二)以犯罪嫌疑人取得被害人的諒解為必要條件。首先,刑事訴訟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化解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之間的矛盾沖突,被害人作為利益受損的一方如果可以寬恕犯罪嫌疑人,就可以在保護雙方利益的情況下解決這一矛盾沖突。其次,被害人原諒犯罪嫌疑人也可以說被害人接受了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接受給未成年人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的制度,讓他們從新做人。最后,被害人諒解犯罪嫌疑人是切實的將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事前救濟程序落實到實處。犯罪嫌疑人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可以是悔罪表現的一種認定方式。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應該處于平等的訴訟地位,從權利設置到救濟程序方式都應該對等。
(三)建立配套的監督制約機制。僅有公安機關的監督和被害人監督是不夠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督才能夠很好的防止權力的濫用,鑒于這一原因我們提出了一下建議:
第一、檢察機關內部監督制約。下級檢察機關作出了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后,應該報給上一級檢察機關備案。上一級檢察機關對于下一級檢察機關的決定不當時,可以撤銷下級檢察院的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并通知下級檢察院提起公訴,下級檢察院必須立即執行。
第二、犯罪嫌疑人的監督制約。犯罪嫌疑人作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一方,賦予監督權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犯罪嫌疑人不同意,雖非刑罰處罰,但畢竟在一些事項上剝奪了被不起訴人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因此,人民檢察院在做出不起訴決定前應當征得犯罪嫌疑人的同意。
第三、人民監督員監督制約。我認為,將人民監督員監督案件的范圍擴大至附條件不起訴。人民監督員可以應邀列席檢委會的會議,在實施的過程中監督,發現有違法情況的,可以提出建議,檢察委員會在審核后,給出書面的答復意見。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發展到現在已經日趨完善,其價值也體現在實踐中。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在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上,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在實踐的過程中,適當的擴大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范圍,將被害人諒解作為附條件不起訴的前置程序,設置更加完善的配套的監督機制等方法來保證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在實踐中的良性運行。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