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涅槃重生的城市
對于去歐洲旅行的游人來說,華沙是一座相對較為陌生的城市。
城市的中心是“老城”,說老,實則不老,因為在二戰時候,整個城市85%都被炸成廢墟,包括了這一片老城。戰后重建時,以“華沙速度”在短短五年里,讓華沙老城重現人世,也成為了第一個以重建而獲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
持盾舉刀的美人魚,是華沙的標志,老城以美人魚雕塑為中心向外蔓延,除了教堂,就是餐館和咖啡屋。白日里,室外總有數不盡的游客。這里不像其他國家,本地人輕易不到已經被游人“攻陷”的老城轉,在華沙老城,周末永遠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本地人,似乎也為這個頗為商業化的區域增添了許多生活氣息。
倘若你問當地人,華沙哪些地方值得一去,除了老城之外,絕大多數人一定會推薦肖邦公園。公園內最負盛名的建筑是水上宮殿瓦津基宮,它是十八世紀波蘭末代國王斯奧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夏季度假別墅。整座宮殿建于公園內湖泊中央的小島上,建筑與水中倒影渾然一體,相映生輝。這座曾經的國王住處,如今是波蘭國賓館之一。宮殿內部保留著兩百多年前的模樣,中央是懸掛吊燈的圓形大廳,殿中收藏了二百幅畫、六十件藝術品、十七臺鐘表和八十座雕像,其中還有不少是來自中國的陶瓷的繪畫作品。
看完宮殿,還可以去公園里閑逛散步。這顆波蘭市內的綠色寶石中,不僅有綠樹、鮮花,還有雕塑與鴿子。不過,相對于鴿子,我更喜歡松鼠。這里的松鼠,早已習慣了游客的飼喂,一點都不生分,小孩與松鼠的相互嬉戲,每每總能引起周圍游客的歡笑聲。
走累了,還可以找一張長椅坐下來,偶爾甚至有孔雀散步至腳邊。柔和的陽光里,晨跑的人們帶著笑容與歡聲經過身邊;而到了下午,音樂聲則回蕩在林間樹梢,伴隨著鳥兒的歌唱,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妙而浪漫的時刻?
克拉科夫,夢一般的穿越
許多人把克拉科夫稱為“新布拉格”,兩座城市都有同樣高聳的市政廳,同樣雄偉的皇宮,同樣蕩漾著柔情的河流,同樣古典的紅瓦屋頂,同樣讓人醉生夢死的夜生活。
當布拉格日漸變成旅游熱點,克拉科夫,則悄然成為歐洲年輕人的新歡。
克拉科夫是前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故鄉,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無需驀然回首,只需要輕輕抬頭,你都會看到那么一個慈祥笑容的教皇頭像在注視著你。
我在克拉科夫待了兩天,沒有看到教皇的神跡,卻一不小心就闖進了龍的世界。
在皇宮外,一陣熱鬧非凡的敲鑼打鼓聲吸引了我,覓著聲音前往,卻發現自己已經穿越,眼前是白雪公主、中世紀武士……最多的扮相則是馴龍士,一條條巨龍被裝扮得很Q,身邊的小孩們都操著不太流利的英語,爭著與我講述鞋匠智斗惡龍并喜抱公主歸的故事。
離開龍的世界,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皇家之路。皇家之路建于1499年,全歐洲僅有三座這樣的前哨堡壘幸存至今,而這是其中保存最好的一個。沿著這里,從皇宮走向廣場,當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中央集市中心在眼前出現時,我忍不住對著高聳的哥特式圣母大殿驚嘆,一輛馬車適時從我眼前經過,一下子又把我拉進了中世紀的世界里……
最后,將我從夢的穿越帶回現實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城市的中央集市是克拉科夫新人們最喜歡的婚紗攝影之地。在這里,我跟隨著這對新人,見證了一場簡單而隨意的婚禮,他們臉上流淌的幸福與溫情,讓我的克拉科夫之行,有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奧斯維辛,歷史從未被忘記
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只是短短1100人的名單,而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足足有110萬人永遠失去了生命。
集中營內壁壘森嚴,四周電網密布,內設哨所看臺、絞刑架、毒氣殺人浴室和焚尸爐,由第一集中營和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二營)——組成,是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的執行地,也是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一營和二營間,有專門的免費車輛可以通行,路途時間大概是十五分鐘。
戰后,每年世界各地都有上百萬人來到這里。有的是受害者的后裔,有的人是罪惡制造者的后裔,也有的人純粹是為了參觀。但是,無論是誰,無論是什么目的,站在這里時心中總是悲傷的。
有歷史學家指出,德國人反思第三帝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不是諾曼底登陸時,而是發現奧斯維辛大屠殺的那一刻。對二戰的反思一直貫穿于德國戰后的歷史中。德國戰后的歷屆領導人都把大屠殺視為“全體德國人的恥辱”。近70年來,德國人對種族屠殺的反思不斷深入,已經成為德意志民族自身認同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跟隨著集中營的導游,進入一個又一個營房。墻壁上的一張張照片、一個個名字,意味著一個個受害者。在殉難者紀念館里陳列著死難者的遺物:7.7噸頭發、1.4萬條人發織成的毛毯、35萬件女裝、4萬雙男鞋、5000雙女鞋,還有堆積如山的食具、牙具、剃須刀、鞋油、眼鏡和寫著名字的行李箱。
不知道導游一年得接待多少個游客,但是,在她的講解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悲傷,眼眶里總是浸著淚水。勿忘歷史,才能不重蹈覆轍!這就是奧斯維辛想要對世人訴說的箴言。
維利奇卡,當鹽礦被挖成世界遺產
維利奇卡鹽礦在國內游客中并不出名,不過卻極受西方游客的歡迎,每年可接待150萬游客。始自13世紀的維利奇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鹽礦之一,在地下共分九層,其中有長達100余公里的隧道。
下礦是走樓梯,足足經過378級樓梯后,才是鹽礦開采的地方。無論外面的天氣如何,這里的溫度始終保持在14℃左右,空氣清新而純凈。在地下65米到135米之間有一個三層的迷宮,包括兩公里長的通道和20個房間,也是供游客參加游覽的所在地。
我不知道這一生能到達的最高的高度有多高,但我幾乎可以肯定,這是我一生中游覽的最深的景點了?!澳阍谶@里不能碰任何東西,”導游說道,“你只能舔一下墻壁,咸的,對嗎?”
由于從1996年開始鹽礦就已經停產,所以整個參觀過程中都未遇到任何采礦現場,隨著旅游業的完善,整條路線燈光都比較明亮,許多鹽湖甚至還增加了激光燈表演,伴隨著音樂,把游客帶回到那個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里。
在波蘭,流傳著有關金卡公主以維利奇卡鹽礦陪嫁的神話故事,鹽礦也根據這個故事建造了神話廳,陳列著礦工向金卡公主獻鹽的雕塑群。除此之外,鹽礦里還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圣金卡公主禮拜堂,這也是鹽礦中最壯觀的宗教場所,位于地下101.4米處。禮拜堂高達10米,可容納400余人,雕鑿得極為精美,而如此龐大的地下宮殿居然是3名礦工用了67年時間開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