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傾向于認為科技會給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實際上,它對婚姻的影響,應該像Katherine Rosman描述的那樣:作為一項產品為婚姻服務,讓婚姻變得更美好。
幾個星期前,我參加了一場雞尾酒會,這是丈夫早在數周之前就邀請我和他一同出席的。我晚到了15分鐘。喬看看手表,揚揚眉毛,對我的守時表現表示認可,“向你的助手致敬?!?/p>
他提到的“助手”是Microsoft Outlook,每當他給我發送一封電子郵件,表示希望我們一起去出席一場晚宴或者學校的活動,我可以按下“同意”圖標,然后所有的重要信息一下子就會進入我的日程表了。
我曾與一團糟的生活狀態作過艱苦斗爭。列出待辦事項,卻丟失了這些記錄;做出了預約,然后又全然忘記。我的丈夫快被我弄瘋了,婚姻中75%的矛盾都因此而起。
如果沒有“助手”,我完全可能把雞尾酒會的事完全拋到腦后:我一整天都為報道某一條消息而殫精竭慮,同時還要做個事無巨細、勞心分神的“直升機父母”,一邊還要想著有沒有時間做瑜伽。但是Outlook的提醒信息告訴我,我還有一個小時穿上藏在辦公桌底下的漂亮鞋子,一路飛奔到曼哈頓下城去。
感謝科技,它們對我的婚姻頗有益處。它提高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效率,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的話,會引發爭吵。它就像是一劑診治婚姻的靈藥:盡管不能包治百病,還有很多副作用,但通常能夠起到緩沖作用。
喬基本上同意這種看法。“花在家務瑣事上面的時間少了,就會有時間和家人一起做些大家都喜歡的事情。”他用Evernote掃描銀行對賬單、孩子們信手涂鴉的小紙片等所有文字資料;他也喜歡上Manilla.com網站,該網站提供的免費在線服務可以累計賬單和獎勵積分,而且在賬單到期時還有提醒功能——我們曾經每周都為在線支付賬單爭吵過。
我是Pinterest.com網站的鐵桿粉絲,在那里,用戶可以創立并分享自己的“釘板”,上傳在瀏覽網頁時看到的任何圖片。我創建了“為了家”、“DIY項目”、“我可能會做的菜”等幾個釘板,它們可以幫我找到我喜歡嘗試的食譜和項目。
這項網絡服務也成為了丈夫每天關注我、讓我們交換和了解彼此想法的一扇窗。為此,我又建了一個名為“我的丈夫會喜歡的東西”的釘板。
科技還讓我們擁有了共同的愛好:YogaGlo.com網站。每月繳納18美元,我們在家也能參加加州一家工作室里教授錄制的數十個瑜伽遠程課程,不管是單獨還是一起練習。
上周,喬一早就打電話到我的公司,“晚上孩子睡著以后,愿意上一節瑜伽課嗎?”我回答說:“好啊,但記得給我發個Outlook邀請,這樣它就上了我的日程表,我就可以相應地做安排了?!?/p>
他很快便給我發來了一封郵件:“我喜歡你和我討論計劃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