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溫柔雪中過新年
東北的年味兒,總是南方人心中縈繞多年的一個夢。戶外天寒地凍,室內暖熱如夏。家家戶戶門口貼著紅紅的倒“福”,父老鄉親們坐在炕邊圍著火盆取暖,煮餃子的開水正冒著熱氣……
雪鄉,也許是冬季中國最美的地方。白白的積雪、髙懸的紅燈籠、裊裊的炊煙構成一幅精致的畫卷。若不是被稱為中國雪質最好的地方,這個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落,也許至今還只是寂寂無名的雙峰林場。而如今,它已成了眾多驢友每到冬日便會魂牽夢繞的地方:到雪鄉過春節,在雪地里撒潑打滾,在老鄉炕頭包餃子,過癮無比。
雪鄉總共只有百來戶人家,前村后村走個遍也不過一小時。只是每棟紅磚房、每道木籬笆,明明質樸無華,看來卻意味深長,讓人甘愿一遍遍在其間漫步徜徉。奶油般柔滑細膩的雪,隨物具形,層層疊在屋頂柴堆上,看來溫暖而又甜蜜。
而如果你想體驗“極北”的新年,那么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是漠河的北極村,這里是我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現象的地方。村內有“中國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極”碑、望江樓等旅游景點,自然美景和年味兒風俗堪稱一絕。
北極村是一個有一千多戶人家的大村子 ,村民居住的全是原生態的木刻楞房子。當地百姓的生活以護林和捕魚為生。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粗獷、質樸、自然。 這里的春節有厚厚的雪,有雪地里的鄉村小屋。坐馬爬犁,穿越雪地,在高聳入云繁茂挺直的樹林中磕磕絆絆穿行,看到對岸的俄羅斯村莊,有種無以言表的激動。
經歷過冰天雪地的美景,回到溫暖的室內在火爐旁邊烤火。滿眼的大紅花,紅艷艷的辣椒,金燦燦的玉米,精致的窗花、小磨、小蓋簾,火坑周圍都是這些土土卻很喜慶的裝點物。和主人家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再喝著東北特釀的小燒酒守歲,誰守夜守得時間長,誰第二年就越精神!
華北:濃郁熱烈鬧大年
走遍中國,要說年味兒最原汁原味、最濃郁熱烈的,還數廣闊華北的兩處地方。
河北蔚縣,古蔚州之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每當農歷正月十五,這里便成了民俗的盛會,社火、花燈、拜山燈、打樹花各類年味的民俗表演齊聚一堂、精彩紛呈。
在眾多民俗中,打樹花獨具特色,最為引人注目。打樹花在蔚縣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流行于暖泉鎮縣城一帶。當地流傳有這樣的說法:從前蔚縣有許多鐵匠作坊,窮鐵匠們沒錢買煙花,就將打鐵的邊角零料化成鐵水,潑灑到城墻上,用飛濺的火紅鐵花當成過年的煙花。如今的打樹花,已然演變成蔚縣老百姓過年必看的節目。將生鐵煉成鐵水,保持恒溫,由技藝高超的樹花藝人,揮舞著手中的長把柳木勺,把一勺勺的鐵水奮力甩向堡墻,猶如金蛇狂舞,最后形成壯麗樹冠形的火花,蔚為壯觀!喝彩聲、驚嘆聲響徹四周,不絕于耳。
另一處則在山西呂梁地區,黃河邊那個叫磧口的古鎮。磧口古鎮及周邊的古村落(李家山、西灣等),跟其他中原地區的農村一樣,各家各戶張燈結彩,掛著紅燈籠、貼著紅春聯,洋溢著迎接新春的洋洋喜氣。在這黃河邊,在這蒼茫的黃土地上,在這石砌大窯洞前,這火紅的喜慶便顯得更加奪目。
年節里,有些村子已經開始搭起臺唱起戲,村鎮中不知什么地方又會傳出秧歌聲,此起彼伏,熱鬧火紅。如果趕上哪家娶媳婦,那就最值得去湊個熱鬧,歡呼聲、起哄聲夾雜著鞭炮聲,響徹天空。
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門前的大紅燈籠伴隨著裊裊的炊煙,好似聽著滾滾黃河之水,訴說著古鎮的古往今來。此時,只想用腳去丈量它的每個角落,用心去感受它的每個存在。
粵東南:最古早的傳統新年
人們常說,如今在中國,要看傳統文化的傳承,恐怕得去臺灣和香港。此話并非虛言。但還有一個地區的過年傳統也值得關注——粵東南的潮汕地區。千百年的時光仿佛從未真正改變過這里的人們,他們比中國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更重視宗族,更敬畏天地鬼神。所以,如果想看看充滿古早味道的中國新年,歡迎來到粵東南。
除夕那天起個早,灑水清掃屋子和庭院,在門上貼好新買的春聯。自家手制的河粉都已經切成細細的一條一條,盛在竹篾扁簍里,擱在陽臺上曬干。傍晚時,一家人出門去逛花市,此時的花草最是便宜。寓意吉祥的金桔、蘭花是最受歡迎的,家家戶戶都會擺上一兩盆。
年夜飯并不會過于奢華,有時也會選擇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打邊爐”,吃個熱氣騰騰、熱熱鬧鬧。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更多的功用是成為聊天的背景聲音,鄰居、好友、同事們開始來來往往串門。小城鎮里面,大家住得都很近,隨時可以摸上門來喝幾圈功夫茶,待客的小零食與水果擺滿了整張茶幾,無論是聊天還是看電視,嘴巴總是不會寂寞的。
年輕人大多提著焰火爆竹去河邊指定的地點燃放。也有少男少女點起的巨大的孔明燈,在夜空中冉冉升起,漸漸與天上的星辰合在一處,再也分辨不清。帶著一身煙火硫磺的氣息味道,開著小摩托車,在南方并不算太寒冷的夜里飛馳,哪怕是除夕之夜,也總能找到一間仍然開張的大排檔,小小的店堂里擠滿夜不歸去的客人,等著一碗熱騰騰的牛筋丸湯粉,或者一份剛出爐的雞蛋腸粉。
初一可以睡個懶覺,然后全家人出門去長輩家拜年。堂屋中間早已擺好了一張八仙桌,上面滿是雞鴨、水果和零食等供品。就著兩邊的蠟燭點起了香,然后在祖宗的供桌前跪拜禱告。多少年來,每個春節都會重復這一套程序——敬拜先祖,祭拜河神,燃燒黃紙錫箔,去鎮上最“靈驗”的寺廟燒香……這些未必出自虔誠的宗教信仰,只是一代代都這樣做了,或許還將一代代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