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焦冬子獲得了深圳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公益慈善大賽金獎,她所做的事情并不復雜,作為攝影師,她用自己的相機為一個個家庭拍攝全家福——故事之所以令人動容,因為這些家庭不是在北京、上海,而是在寧夏、甘肅、內蒙、青海、貴州的山區,在那里,許多老人一輩子沒拍過一張照片,更不要說全家福了。
焦冬子的家鄉在寧夏,2008年秋天,她帶著相機回老家探親,給村里人拍攝全家福是她這個公益計劃的開端,“我想做一件事情,讓這些辛苦的家庭、辛勤勞作的父母與兒女們,有一張可以記錄團圓的照片,一個可以給后人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經歷的記錄。”
從那時候開始,她經常在外出工作時有意識地做這件事情,并一點點改進自己的方式。以前她拍完照片要回到城市沖印,再把照片寄回去。但在牧區,因為牧民家族逐水草而居沒法收信,焦冬子的想法是帶上打印機,現場打印照片送給被拍攝者。
但這樣的拍照終歸太零散,2012年夏天,焦冬子有了個大計劃,她要為寧夏西海固地區的300個家庭拍攝全家福,為70歲以上的老人拍攝肖像,這里有7個國家級貧困縣,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對仍然要為生存而掙扎的人們來說,拍照是奢侈的事情。焦冬子自從來過這里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拍照的事。但作為普通人,資金仍然是要頭疼的問題,她在網上發起了一個項目,詳細列出了所需要的資金分項,共計三萬多元的籌款,很快就實現了。“如果能夠獨立完成當然好,但我現在還沒有這個經濟實力,我不想等,有些事,想到就要做,否則將來會成為遺憾。”
9月,焦冬子準時出發。“作為一個非著名攝影師,我力所能及的也許就是送一張照片,為偏遠地區的家庭保留歲月的痕跡,讓他們在想念親人或者被親人想念的時候能夠有哪怕只是方寸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