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實習記者 彭 納
涼山: 跳好“第二跳”
□ 本刊實習記者 彭 納
近兩年,對涼山來說意義非凡。2011年涼山GDP成功跨越千億元大關,總量居全省第7位,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千億GDP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眾所周知,民族地區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在已經成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三級跳”第一級跨越之后,2013年將是涼山實現第二級跨越的布局之年,涼山如何跳好“第二跳”?
隨著省委、省政府“一個意見、三個規劃”的深入實施,大涼山和木里藏區在未來幾年內將實現又一次立體式跨越發展。為落實國家關于藏區和烏蒙山片區留存電量政策,涼山全州水電裝機2013年將會達到1700萬千瓦,區域板塊的水電優勢將得到進一步放大。
西昌經濟圈和安寧河谷板塊園區建設將實施“雙提升”戰略。屆時,將會有一批諸如西昌釩鈦、冕寧稀土國家級重點高新產業園區;會理有色、雷波磷化工、成涼、鹽源循環經濟、寧南繭絲綢、德昌和木·鹽飛地園等省級重點產業園區在涼山這片土地“開花結果”。
大涼山、木里藏區和安寧河流域區域經濟已經初具規模,但三個經濟區域發展相對獨立,區域經濟格局還不明顯。西昌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規劃專家羅家洪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強調:“目前全州區域經濟格局已有雛形,但‘老涼山’和安寧河流域經濟的互動還不夠,所以,全州經濟區域的發展要有重大的突破,必須要將資源豐富的大涼山各縣、木里藏區和安寧河流域的縣市有機地對接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經濟格局。”
實現經濟區域有機對接是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種手段,而涼山經濟要在未來實現根本突破,就要將這一問題解決好。
涼山州發改委主任李宏偉說:“實現涼山經濟根本性突破,必須改變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對涼山資源型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著力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產業集聚成鏈發展。”
將各經濟區域內的優勢產業發展成鏈,再將鏈編織成網,不僅將獨立的經濟區域有機結合,也讓這些經濟區域板塊“活”了起來。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體支撐,決不能只靠“一條腿”走路。找準、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緊緊圍繞全省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用“多條腿”走路,才能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條路走得更扎實、更平穩。
工業產業體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顯而易見。2012年上半年,涼山州全部工業增加值達220.9億元,增長1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3%。初步形成了以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為載體的釩鈦、稀土、銅鎳、磷化工等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優勢有所顯現。
“2013年,全州工業經濟在行業上將主要分布在水電、黑色采選、冶煉(含特種合金)、有色采選、非金屬礦采選、化工、建材、新能源等行業。”涼山州經信委主任楊躍發介紹說,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地熱能等新型清潔能源也是涼山重點發展的新型資源產業。
在工業發展的路上,涼山州不僅面臨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也面臨新型產業發展壯大的難題。
問題與發展并存,難題與機遇同在。楊躍發說:“減輕工業對資源消耗的依賴程度,實現資源轉化率的最大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才是我州工業化的必由之路。”未來幾年,涼山將著力打造千億元級水電產業集群、千億元級礦冶產業集群、百億元級化工產業集群、百億元級農業特色產業集群、10億元級機械制造產業集群、10億元級建材產業集群。到2015年,全州工業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8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1044億元,年均增長29%以上。
產業發展拉動經濟發展,這無疑是保障涼山經濟總量在2015年達到2000億元的一劑“強心針”。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涼山發展中的難點之一。涼山提出以安寧河谷新村建設、大涼山和木里藏區實施彝家新寨和藏居新村建設為載體,統籌城鄉,分別實施扶貧工程和產業富民工程。
2012年,涼山把握新村、新居、新產業、新農民、新生活“五位一體”要求和“4+1”建設路徑,集中精力和財力狠抓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分類推進安寧河谷地區新村、大涼山彝家新寨和木里藏區新村建設,累計整合投入資金61.4億元,建設469個新村,涉及農戶45827戶,累計探索建設新農村綜合體15個,新建“1+N”村民公共服務活動中心309個。
涼山州還將加大力度狠抓新村、新寨建設。州委農辦主任宋福猛提到未來幾年新村、新寨建設的工作部署時表示:“進一步把新村建設擺在新農村建設的優先位置,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集中連片推進安寧河谷地區新村建設、整村推進大涼山彝家新寨和木里藏區新村建設。突出‘以農為本、產村相融,城鄉統籌、“三化”聯動的新農村建設模式’。”
2013年,涼山州將實施“百鄉千村”新村建設487個惠及55460戶、18.506萬人。全面啟動實施西昌市、寧南縣、會東縣、冕寧縣4縣市第二輪省級新農村示范縣建設。累計試點建設新農村綜合體25個,新農村綜合體內的農民人均純收入與所在縣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縮小到1:2以內,享有初步的基本公共服務。
以建設新村、新寨為根基,全州農村農業因此而積累更多的財富、精力和時間,成為助推涼山騰飛的一股股活力。
“次級突破”,走符合民族地區跨越發展之路,這是全州經濟實現總量翻番的現實選擇。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未來幾年的時間里,涼山有足夠的實力跳好“三級跳”中的“第二跳”。
連線市(州)委書記: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構建多點多極支撐上實現次級突破,涼山力爭到2015年經濟總量達到2000億元。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在民族地區,涼山將全面落實省上專門制定的一個意見和三個規劃,2013年經濟增速上要保12%爭13%,堅持抓好安寧河谷綜合開發和大小涼山、木里藏區的扶貧開發,立足資源優勢建設大項目、大基地,走出符合民族地區跨越發展之路。
——涼山州委書記 翟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