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偉
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123例
黃恩偉
目的觀察比較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與內科保守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患者的療效。方法選取由急診送入院的123例經系統檢查、顱腦CT掃描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為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組(A組)和內科保守治療組(B組),分別行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和內科保守治療,觀察比較療效,以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等為指標。結果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3%,并發癥發生率為22.6%,再出血率為4.8%,死亡率為17.7%;B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9%,并發癥發生率為29.5%,再出血率為14.8%,死亡率為36.1%。經比對,A組療效明顯優于B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患者,采用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療效較為滿意,值得在臨床科室推行。
高血壓性腦出血;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內科保守療法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臨床急危重病之一,又稱高血壓腦卒中[1],是指高血壓患者非外傷性原發性自發性腦實質內出血,其發病率很高,占腦血管疾病的1/3以上,且有上升趨勢,其病情危篤,致殘率、死亡率在腦血管患者中高居首位,因此盡快控制顱內血腫、解除腦組織壓迫顯得意義重大。而目前在臨床上,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病主要采取外科手術及內科保守治療,其中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選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2月期間由急診送入院的123例經系統檢查、顱腦CT掃描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患者,分為兩組行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和內科保守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2年2月期間由急診送入院的123例經系統檢查、顱腦CT掃描確診為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患者,均可見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部分患者有輕度偏癱,按隨機原則分為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組(A組)和內科保守治療組(B組)。A組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為(56.7±3.2)歲;按照顱內血腫部位分類:腦橋區12例,小腦區11例,基底節區32例,腦葉區7例。B組61例患者中,男27例,女34例,年齡42~66歲,平均年齡為(54.9±4.5)歲;按照顱內血腫部位分類:腦橋區14例,小腦區9例,基底節區30例,腦葉區8例。兩組患者入院時,年齡、性別、臨床癥狀、顱內血腫部位等資料均無顯著性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組(A組)根據CT定位,擇取穿刺點,然后常規消毒、鋪巾,作一般頭皮切口,進行顱骨鉆孔,到達顱內血腫部位,穿刺血腫,并抽吸血腫,抽取部分血腫后,外置負壓引流管,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定期注入尿激酶,一般引流3~5d以上,再復查CT,了解血腫消除情況,待血腫基本消失后拔管[2]。
1.2.2 內科保守治療組(B組)治療原則為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再出血,保持水電解質平衡[3],基本方法:①控制腦水腫:首選甘露醇,效果良好,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靜滴,6~8h/次,療程10d;另選利尿藥呋塞米與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增強療效,每次用量40mg靜注,2~4次/日。②調控血壓:臨床認為,當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20mmHg時,才需給予降壓治療,且不宜過快、過低降壓,避免腦供血不足,加重腦損害。③凝血劑和止血藥:以重組活化凝血因子VII為臨床最新常用品。④鈣離子拮抗劑:在腦出血急性期,適當使用尼莫同,改善患者病情[4]。⑤亞低溫療法:能有效地減輕腦水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有利于預后。
1.3 觀察指標以總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等為指標,觀察比較療效。
1.4 療效標準顯效:治療后,頭顱CT顯示顱內血腫已基本徹底被清除,恢復很好,患者生活能自理;有效:治療后,頭顱CT顯示顱內血腫已大部分被清除,恢復較好,留有輕微神經功能障礙,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無效:治療后,頭顱CT顯示顱內血腫清除率低于30%,恢復欠佳,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伴有殘疾,最后死亡[5]。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應用χ2來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n,%)
2.2 并發癥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較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較[n(%)]
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種之一,具有驟然發病、病情兇險、高致殘率及高死亡率等特點,其死亡率在急性腦血管患者中位居榜首,占腦卒中患者的20%以上,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患者有長期高血壓史,突然發病,血壓迅速升高,均可見程度不等的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頭顱CT或MRI可確診。其病理為原發性腦損害、血腫擴大、血腫周圍腦水腫等,腦出血后,顱內血腫壓迫腦組織,造成繼發性損害,神經功能受損,可致患者死亡,因此盡快控制顱內血腫、解除腦組織壓迫顯得意義重大[6,7]。目前在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病主要采用外科手術及內科保守治療,本文采用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62例患者,結果示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效果較內科保守治療為優,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患者,采用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引流治療,能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值得在臨床科室推行。
[1] 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3版.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64-871.
[2] 黃光海,趙軍.CT導引下穿刺抽吸術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8,29(5):369.
[3] 廖新學.高血壓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68-172.
[4] 楊書欽.鈣離子拮抗劑在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9):17.
[5] 熊英.高血壓性腦出血治療策略與療效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2):100.
[6] 何丕忠.高血壓性腦出血治療策略與療效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49.
[7] 趙世光,劉恩重.神經外科危重癥診斷與治療精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18-327.
R743.31
A
1673-5846(2013)01-0278-02
廣西德保縣人民醫院,廣西百色 5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