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全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院,湖南常德 415000
瑞芬太尼是臨床常用的阿片類麻醉性鎮痛藥,雖然具有起效快,代謝快,鎮痛作用強等優點,但同時還具有阿片受體類藥物的典型不良反應。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們對4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術患者,于靜脈輸注瑞芬太尼的同時輸注ATP,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共80例,均為老年下肢骨科擇期手術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60~82歲,平均72歲,ASAI~Ⅱ級。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ASA分級等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30 min肌注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接S/5麻醉監護儀行常規監測,10 min后記錄MAP、HR為基礎值。均采用咪達唑侖0.05 mg/kg、芬太尼3.0 μg/kg、維庫溴銨0.1 mg/kg、丙泊酚1.0 mg/kg,行全麻誘導。待BIS值達50時行機械通氣,并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調節通氣指標。麻醉維持:吸入1.0%~2.0%七氟烷,并維持MAC值為0.8,術畢停止吸入。所有患者均于手術開始時進行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初始劑量為0.05 μg/(kg·min)。同時,觀察組靜脈輸注ATP70 μg/(kg·min)至術畢,對照組則以同等容積速度輸注生理鹽水至術畢。術中根據BIS值調整瑞芬太尼的劑量,以0.01~0.05 μg/(kg·min)的幅度遞增或遞減瑞芬太尼用量,使BIS值維持在40~50之間,術畢停藥。
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蘇醒時間,術中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及使用ATP后的副作用。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2.0軟件包處理,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觀察組的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瑞芬太尼用量[μg/(kg.min)]觀察組 40 112±33 10.00±1.75 0.0492±0.0071*對照組 40 105±38 10.30±1.45 0.852±0.0111蘇醒時間(min)
三磷酸腺苷(ATP)是生命活動能量的直接來源,但本身在體內含量并不高。外源性ATP進人體內后,可迅速通過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途徑代謝為腺苷,腺苷通過腺苷受體參與多種生理功能的調節。隨著對ATP和腺苷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在麻醉中的應用價值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有研究[1]發現,在麻醉及手術過程中靶控輸注腺苷50~350 μg/(kg·min)可以使動脈壓劑量依賴性減少20%~43%,外周血管阻力的降低至36%~67%,而心輸出量增加為14%~42%。停止輸注后,血流動力學立即恢復平穩,并不會出現快速免疫反應及低血壓反彈現象。Segerdahl等[2]研究發現腺苷或ATP在緩解急性疼痛、減少麻醉藥方面也有明顯的藥理作用。以劑量50~70 μg/(kg·min)靜脈輸注腺苷可以明顯減輕疼痛,在行普外科及婦產科手術的患者中,以劑量80μg/(kg·min)靜脈持續輸注腺苷將顯著減少異氟烷的劑量及術后24h內的阿片類需求量,并可減輕術后疼痛。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觀察組的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維持BIS40~50時靜脈持續輸注三磷酸腺苷70 μg/(kg·min)可以減少術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也能夠達到同樣鎮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全麻下老年下肢骨科手術中靜脈持續輸注ATP可以減少術中瑞芬太尼用量,且血流動力學穩定,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1] 王世端,褚海辰,馮偉.持續靜脈輸注ATP對腹部手術患者靶控輸注異丙酚效應室濃度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7,27(3):225-228.
[2] Segerdahl M,Ekblom A,Sandelin K.Peroperative adenosine infusion reduces the requirements for isoflurane and postopera tire analgesics[J].Anesth Analg,2005,80(6):114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