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青 高曉燕
濟南市天橋區人民醫院內科,山東濟南 250000
高血壓疾病是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國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相當高,本文選擇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轄的社區中的500位中老年居民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社區全科醫生在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措施所發揮的作用,具體信息如下。
對照組250例年齡介于56~78歲之間,平均年齡(64.5±7.6)歲之間;70例高血壓患者中存在冠心病患者11例,心臟病5例,腎功能衰竭3例;180例非高血壓患者主要為慢性胃炎,老年便秘,關節炎等疾病;觀察組250例年齡介于59~76歲之間,平均年齡(62.9±8.1)歲之間;70例高血壓患者中存在冠心病患者13例,心臟4例,腎功能衰竭5例;180例非高血壓患者主要為慢性胃炎,老年便秘,痛風等疾病。
兩組中的高血壓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張壓≥90 mmHg判斷為高血壓的患者。
對照組不給予任何的干預,但是給予觀察組患者一系列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綜合防治措施[2]:健康教育:這種方法對于社區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十分有效。社區全科醫師需定期對社區中的中老年人群進行上門調查,對于無高血壓疾病的中老年人可平均1個月進行一次訪查,而對存在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則需要平均一星期進行一次訪查,并且給予血壓的測量,囑咐患者遵循低脂、低鹽、低熱量的飲食原則,禁吸煙酗酒和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服藥干預。
主要觀察兩組中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以及非高血壓患者轉變為高血壓患者的發生率。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經過綜合防治措施的觀察組高血壓患者在收縮壓和舒張壓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高血壓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時觀察組中無非高血壓患者轉變為高血壓患者,但是對照組中存在4例非高血壓患者轉變為高血壓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和高血壓防治情況比較
高血壓疾病和體重指數偏高、不良的飲食規律以及生活方式存在緊密的聯系;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的特點,而且絕大部分的患者用藥不規律而導致高血壓疾病的防治效果不顯著。應用社區綜合防治措施對于高血壓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通過宣傳、教育、指導等方式,達到社區全科醫生與高血壓病患者的社區人群的互動,從而達到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目的。
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中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改善情況明顯優于未進行任何干預措施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明社區全科醫生在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得出:社區全科醫生做好社區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一方面能夠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狀況,避免和減少非高血壓患者轉變為高血壓患者情況的發生。
[1] 陳維云.社區高血壓前期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26):308-309.
[2] 張俊清,安莉.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實施和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0):176-178.
[3] 李燕,黎順芝,譚穎媚.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08,8(15):2980-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