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姣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臨床輸血對于臨床治療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治療環節,也是治療急診的重要手段,但是任何的治療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危險,那么。臨床輸血也不肯例外,隨時會出現輸血的不良反應,另一方面也會出現由輸血時感染的相關疾病,也就是說,減少輸血的不良反應、感染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了專業人士首要解決的任務和值得研究的課題。
輸血除能治療患者外,也可能引起發熱、過敏、溶血反應、并發癥和輸血相關的傳染病(細菌、病毒感染等),尤其是有多種病毒(HIV-1/2、HTLV-I/Π、肝炎病毒、HDV和HEV、HBV和HCV、HAV、非甲、戊肝炎病毒(a)HGV(b)TTV(c)SEN-V、CMV和EBV、雅士病毒等)可經輸血傳播,引起病毒性傳染病,其中尤以脂質包膜致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毒(HIV)危害最大,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目前無法做到"輸血零風險“。如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靜默感染”、“窗口期”、“新型病毒和亞型變異株的出現”以及“包括核酸檢測在內的各類病毒標志物篩查方法學的局限性”等。
要盡可能的減少輸血,那么臨床的醫生首先要改變自身的錯誤的觀點,不要以為越新鮮的血液越好,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經過臨床的數據表明,沒有傳播梅毒的危險的血液的保存的時間和溫度是,4℃保存72 h,用這個溫度保留2周和10 d以上都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的,所以要掌握血液的適應癥,科學的保存血液比新鮮的血壓更安全的。
在進行鮮血的時候,要及時嚴格的對獻血者進行體檢、血液篩查,在進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高危險的人群的篩選,另外提倡的無償獻血其最終的目標是有一支穩定的安全的無常人群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血液的源頭上的安全的準確性。
臨床輸血必須進行嚴格的執行用血的登記制度等相關的要求,在血站和輸血科絕對不允許有沒有標明供血者的姓名 血型、采血的時間、有效期、有許可證號的血液,必須嚴格的執行在輸血之前的檢驗制度。
也就是說對血液實施病原體的滅活處理對于安全的進行輸血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進行輸血前,雖然對獻血者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和檢查,但還是無法完全的疾病的控制感染的幾率,之中是因為在病毒感染的最開始,人的身體還沒有產生抗體,抗體的水平很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呢,對血液的制品進行滅活,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保證輸血的安全性。
目前,成分輸血在現代的臨床輸血治療上呈上升的趨勢,全血液中的成分是非常的復雜的,那么引起其他感染的因素就會非常多,所以,要很據患者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安全輸血,要保持患者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進行,要用單一的血液成分,這樣的話不單單可以減少其他不了反應的情況,還可以減少血液疾病的傳染的幾率。現在最安全的輸血方式就是提倡患者自身輸血,在臨床的工作中,提倡患者自身的儲血,術中或化療后自體血回輸等方法。盡量不用或少用異體血。
①在進行輸血前,要認真血液的保存時間和血液的質量,檢查血袋有無破損,血液的顏色是否合格,還要認真核對患者、交叉配合報告單和待輸血液之間是否無誤,另一方面還要認真的檢查獻血者和患者的姓名、血型等相關重要的訊息,在進行檢驗的同時,要確保有兩人在同時的進行核對,以免出現紕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血液的安全性。②在進行輸血的時候要對患者病案號、姓名 血型,在確定是受血者的本人之后,要用標準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③血液在輸入前,在從冷庫內拿出來,在溫室中保留的時間不得超過30 min,在進行輸血前要將里面的血液混勻些,在血液及輸血器內不可隨意加入其他藥物,以防發生凝結或溶解,在一般的情況需要下,只能加生理鹽水。④輸血前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兩袋之間用生理鹽水沖洗輸管道。
由此可以看出,臨床的安全輸血的工作是一件既艱巨又漫長的,這就需要所有的輸血工作人員的共同的努力、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才能完成的,要充分的認識好輸血的危險性質,要指導降低輸血的危險性的方案,另外要科學合理的使用血液,才能將安全輸血的工作做到最好,最終降低危險性。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S].3版.2000:194-205.
[2] 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S].57-60.
[3] 袁詠梅,吉正平.加強一次性醫療用品全程規范化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2):14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