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云南昆明 650000
宮頸病變在婦科比較常見,臨床治療方法很多,Leep(宮頸環形電切術)以及電熨、微波等物理治療技術在當前臨床比較常用。Leep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因操作簡單,手術安全,手術時間短,給患者造成的傷痛相對較小,而在臨床治療宮頸病變中較為常用。但是部分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創面出血現象,且出血時間往往較長,給患者造成了額外的痛苦,我院嘗試使用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的方式對出血患者進行治療,臨床效果比較明顯,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2004年5月—2012年5月該院收治的宮頸病變患者中采用leep術進行治療,并出現術后出血現象的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6~50歲之間,平均年齡38歲。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5~48歲之間,平均年齡37歲。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出血量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在手術后24 h出現異常出血現象,出血量較平時正常月經量明顯要多,一般在2 h內可浸透普通夜用衛生巾3條。
觀察組:采用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方式進行治療。先行常規局部消毒,再用濕棉棒取少量高錳酸鉀粉敷于出血處,重復進行粘附直至停止出血;然后,用長鑷子輕取甲硝銼粉適量敷到出血部位,折疊2塊紗布將病變的宮頸部位覆蓋住,使其與正常組織相隔離,避免出現腐蝕。對照組患者在宮頸局部進行消毒后,使用傳統的明膠海綿敷到出血部位,并取2塊紗布用于局部壓迫止血。兩組患者均在24 h后進行復查。
對兩組患者在未愈、一次治愈率、二次治愈率、總治愈率方面,經臨床觀察,分別進行效果評價。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經過24 h藥敷,取掉紗布后,觀察組40例患者中,35例患者已完全無出血現象,達87.5%,另有5例還存在少許滲血,采用同樣方法進行二次止血后,剩余5例也全部止血。對照組的25例患者中,第一次止血后,完全治愈患者13例占32.5%進行二再15例,總治愈28例,占患者總數的70.0%,剩余12例未治愈者使用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方式繼續完成治療。兩組比較,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總體療效對比[n(%)]
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宮頸病變的治療方式逐步增多,leep術近20年臨床逐步推廣并廣泛使用的一種治療宮頸病變的有效方式,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且對患者的傷害比較小,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2]。Leep術后出現出血的現象比較少,但一旦發生,往往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且部分患者出現出血反復的現象,使患者的身心均受到較大傷害。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方式,是臨床驗證一次性治愈率較高的宮頸出血治療方式。據研究,高錳酸鉀粉具有明顯的殺菌消毒作用,并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對宮頸出血療效明顯。另外,甲硝銼對于陰道存在的厭氧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使用高錳酸鉀粉進行宮頸止血的同時,同步敷用甲硝銼予以殺菌消炎,可以提升陰道環境的清潔指數,利于止血效果的提高,并避免細菌擴散到正常組織,對于宮頸出血的整體治療效果具有明顯的改善[3],對于Leep術后的出血現象具有同樣明顯的療效。由以上統計資料也可看出,在臨床治療Leep術后宮頸出血中,使用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方式,一次治愈率為87.5%,總治愈率達100.0%;使用傳統明膠海綿壓迫止血的方式,一次治愈率為32.5%,總治愈率僅為70.0%。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治療方式相對而言,具有更明顯的優勢,(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趙建珍.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治療宮頸出血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08(7):136-138.
[2] 劉國凡,馬盛林.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Leep術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醫藥與衛生,2012(2):354-356.
[3] 楊雙英,江良海,林宏.高錳酸鉀粉聯合甲硝唑外敷治療宮頸出血35例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09(19):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