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雨琴
六盤水市婦幼保健院,貴州六盤水 553000
產科感染是目前排在醫院感染率的第二位,目前感染率還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尤其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如果消毒滅菌措施做得不好,極易傳給新生兒,導致新生兒感染,影響新生兒身體健康。本文就我院開展的前瞻性調查情況,討論降低產科院內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該院產科住院的產婦(包括陰道順產和剖宮產)、新生兒3589例為調查對象。
于院內感染科制定好相關項目的調查表格和計劃,于2010年6月開始每天與產科配合調查,產科主任與護士長配合調查工作中的監督、管理。調查項目包括:①產婦產前的細菌性檢測。包括陰道分泌物細菌真菌學檢查、HIV初篩、梅毒抗體檢測。對結果陽性的孕婦,采取積極治療、控制感染、隔離、新生兒跟蹤監測等。②加強嬰兒用品管理。各種護理用品均為一嬰一用一消毒,注意操作前后洗手、感染嬰兒后洗澡的細節工作。③加強會陰切口和腹部切口的護理監測。產科要加強對產婦產后對切口護理知識的宣傳,護理人員做好切口換藥,無菌、隔離操作技術,并掌握好各產婦切口的愈合情況。④加強產房的環境監控。清潔衛生的病房環境可減少非侵入性交叉感染的機會。經常開窗通風消毒和打掃,可降低呼吸道感染機會,加快切口愈合時間。⑤嚴格無菌物品的管理。設立產科無菌物品的使用記錄本,每天監測有無違規使用情況。嚴格按照《無菌物品管理制度》執行,定期對無菌物品進行檢查。⑥控制抗生素使用。防治抗生素濫用情況,否則會造成院內感染和耐藥菌增多和爆發流行。制定抗生素的使用規則,加大監督力度,及時對抗生素使用情況監控。
全部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取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010年6月-2012年6月和2008年6月-2010年6月產科院感情況比較(n)
在進行這次產科危險因素的前瞻性調查分析后,產科包括院內其他各科對院內感染的因素認識較深刻,控感意識提高了。在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無菌物品管理制度》、《抗生素使用規則》、《產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后,很少出現違反制度現象,產科院內感染率明顯減少,見表1,產婦對妊娠結局滿意度大大提高。從表1可以看出,實施前瞻性調查后,產科院內感染率明顯下降,為0.2%與前年的0.6%相比P< 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無一例新生兒感染,結果達到了預期目的。并且抗生素使用率明顯降低,各環境類別監測和無菌物品監測合格率大大提高,產婦切口感染率也大大降低。
由于開展了產科感染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監測,加大了監測力度,院內各工作人員對院感意識也更深刻,促進了其自覺性,違反制度的現象很少發生;其次,抗生素使用率大大降低,種類明顯減少,無耐藥菌株產生;加強會陰切口和腹部切口的護理監測,切口感染率顯著降低,愈合時間加快;加強嬰兒用品管理,無一例新生兒感染;加強產房的環境監控,呼吸道感染率明顯降低。產科院內感染率占總院內感染比例明顯降低,由原來第二降低到第六。上述結果表明,通過對產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監測,能有效控制產科的院內感染率,提高了圍生期和產后母嬰的健康度和生活質量,減輕產婦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日后,要加強前瞻性監測,代替之前的被動性回顧性監測,提高監控效率、醫療質量和院內感染管理水平。
[1] 陳印璇,陳婉新.母嬰同室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7,6(3):65.
[2] 張愛芹,王愛國.早產兒醫院感染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9):1001.
[3] 黃煐,許婉輝.基層產科分娩室的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