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芬
文山州人民醫院功能科,云南文山 663000
乳腺增生是常見的女性乳房疾病,在乳腺疾病中發病率一直高居首位,成為困擾眾多女性的一種病癥,且在近些年呈現上升趨勢。我院采用高頻超聲技術對實質結節型乳腺增生患者進行診斷,效果明顯,現予以具體報道如下。
2009年2月—2012年2月該院共收治實質結節型乳腺增生女性患者106例,全部采用高頻超聲圖像進行初步診斷。所有患者均為良性病例,年齡24~58歲,平均37.5歲。患者均根據臨床癥狀、病史,并依據病理活檢結果或者手術病理獲得最終診斷結果,最終臨床診斷結果為腺病25例,囊性增生20例,小葉增生27例,小葉不典型增生18例,小葉增生伴腺病16例。
患者取仰臥姿勢,超聲診斷儀的探頭頻率在5~10 MHz之間。充分顯露乳房,并以乳頭做為中心進行連續性放射狀掃描,對病變部位重點進行掃查,檢查腫塊位置、大小、邊界形態,以及內部回聲情況、有無包膜等,并觀察病變部位的血流情況,對阻力指數、舒張期的最低流速以及收縮期的最高流速分別進行測量。
①低回聲區腫塊,回聲不均勻,邊緣有突起且邊界不規則,暫定為A型;②回聲或者較低回聲區腫塊,回聲比較均勻,形態比較規整,邊界比較清晰,暫定為B型;③近等回聲腫塊,邊界不清、不規整,回聲不均,暫定為C型。
根據圖像特征并結合患者的整體診斷情況,分為腺病、囊性增生、小葉增生、小葉不典型增生、小葉增生伴腺病。
106例患者經臨床診斷腺病25例,囊性增生20例,小葉增生27例,小葉不典型增生18例,小葉增生伴腺病16例。高頻超聲診斷結果腺病20例,符合率80%;囊性增生17例,符合率85%;小葉增生25例,符合率92.6%;小葉不典型增生14例,符合率77.8%;小葉增生伴腺病15例,符合率為93.8%。總符合91例,總符合率為85.8%。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超聲診斷基本情況
①本組共出現15例誤診患者,未出現漏診現象。誤診為纖維瘤患者9例,誤診為乳腺癌患者6例。②阻力指數在0.67~0.71,舒張期的最低流速在4.4~8.3 cm/s之間,收縮期的最高流速在11.0~16.25 cm/s之間。
高頻超聲診斷是臨床診斷乳腺增生病癥的一種常用且有效的輔助性診斷方式,對于乳腺增生的診斷正確率較高,借助高頻超聲診斷的結果,可以為臨床確定最終結果提供重要的參照。同時,高頻超聲診斷操作簡單,且能檢測到乳腺內部的微小結構,圖像特征比較清晰,可以提供比較豐富的信息,檢測時間短,并能進行重復性檢測,對患者無創傷,是臨床具有較高診斷價值的一種有效診斷方式,對實質結節型乳腺增生病癥的檢測同樣具有以上優點。
由于乳腺增生的病理變化較多樣,在具體的超聲診斷中,會因圖像個性特征不明顯,而誤診為其他病癥。實質結節型乳腺增生在檢測中,應注意與乳腺纖維瘤以及乳腺癌進行分辨。①腫塊邊界比較規則時應與乳腺纖維瘤予以分辨。兩者均主要表現為內部回聲均勻或者不均勻,且為橢圓或者圓形。但乳腺增生一般加壓探頭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逆向運動,且具有側壁陰影[1]。本組出現9例誤診為乳腺纖維瘤患者。②邊界不規則時應與乳腺癌予以分辨。乳腺癌的邊緣一般呈現蟹足狀,朝向四周浸潤,并可見毛刺,立體感比較強,探觸有硬感。而乳腺增生位置比較固定,且無明顯的包膜[2]。本組出現6例誤診為乳腺癌患者。
高頻超聲整體而言在診斷實質結節型乳腺增生中具有比較明顯的診斷效果,圖像特征比較明顯,無創,且成功率較高,是臨床診斷的重要參照依據。
[1] 孔祥海,楊迎青,楊媛,等.高頻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增生癥的診斷分析[J].安徽醫學,2010(11):236-238.
[2] 梁燕,鄧旦,賴小今,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1(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