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清 廉武星
1.中國人民解放軍94371部隊后勤部,河南鄭州 450046;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3醫院,河南鄭州 450042
慢性腰肌勞損在臨床上常見,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引起腰背部一側或雙側彌漫性疼痛。在軍人群體中,因長期高強度軍體訓練,容易造成腰部軟組織損傷,腰部活動功能受限[1],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雙柏散是傳統中藥驗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本文介紹我部應用推拿手法配合雙柏散外敷治療慢性腰肌勞損的臨床療效顯著,現總結報道如下。
將該院自2009—2012年收治的50例慢性腰肌勞損的軍人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均為男性,觀察組年齡23~36歲,平均(28.4±3.4)歲,病程3~14個月,平均(7.6±2.2)個月;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29.3±4.2)歲,病程5~15個月,平均(7.9±3.5)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采用手法推拿治療,患者取俯臥位,用揉法及滾法沿兩側太陽膀胱經,自下至上施術,按壓點依次雙側三焦腧、腰陽關、膀胱腧等穴位,以酸脹為度后進行腰部斜扳法,患者取仰臥位,腰部斜扳,左右各5次,再次仰臥,行屈髖屈膝運動,調整腰椎后關節紊亂,俯臥位[2],后滾法及拍擊法沿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至下治療。觀察組患者加用雙柏散外敷,基本組方:黃柏100 g、側柏葉200 g、大黃200 g、薄荷100 g、澤蘭100 g、蜂蜜3 mL,水少許,將以上中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加蜂蜜3 mL,加水適量煮成糊狀即可,配置時注意粘稠度,藥膏溫度約為40 ℃,避免高溫燙傷皮膚,所外敷藥膏均為當天制備,藥膏厚度1.5 cm,直徑大小以大于壓痛區域范圍為標準,保留時間4~6 h,2次/d,連續治療3周為1個療程,治療1~2個療程。治療前后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入選患者符合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無明顯誘因腰部慢性疼痛為主要癥狀,腰部酸脹性疼痛,活動過久后疼痛加重;有固定壓痛點,在神經肌肉結合點或肌肉起止點,叩擊時疼痛可減輕,與深部疾患有區別,單側或雙側痙攣表現,排除經X線、CT診斷為腫瘤及腰椎間盤突出癥者;經X線檢查示腰椎正、側位隱性脊柱裂;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3];顯效:腰痛癥狀消失,腰部活動自如,能恢復正常工作;有效:腰痛癥狀明顯好轉,腰部活動能力基本恢復,活動時有微痛。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均數和χ2檢驗率比較。采用%表示計數資料,(±s)表示計量資料,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人數×100%。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照
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對照(±s)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對照(±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5 5.73±1.23 1.14±0.75對照組 25 5.43±1.37 3.14±1.12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改善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腰肌勞損是因腰肌過度疲勞所致,是軍人的常見病,軍人每天以一個固定姿勢工作,肌肉不能得到放松,局部肌肉、韌帶處于痙攣、緊張狀態,過度疲勞產生慢性腰肌勞損,臨床上治療方法多樣,手法治療的目的是接觸肌肉痙攣,促進炎癥因子稀釋,達到止痛作用。手法治療整復移位、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剝離粘連[4],減輕患者腰部肌肉痙攣,增加患者活動能力及柔韌性。中藥外敷通過皮膚筋膜以溫和之力直達病灶,對局部及全身皮膚刺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及全身組織營養代謝,調節局部或全身肌肉、器官功能。雙柏散中黃柏清熱瀉火、燥濕除蒸,大黃清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側柏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薄荷性辛涼,清頭目,蜂蜜調和諸藥,增加粘合度。現代藥理認為雙柏散可減輕組織水腫,起抗炎、鎮痛、祛瘀作用的主要物質是大黃蒽醌類成分[5],側葉黃酮類、薄荷油、黃柏生物堿等。推拿手法配合雙柏散外敷對軍人慢性腰肌勞損能顯著改善患者癥狀,雙柏散在抗炎、鎮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值得在臨床推廣。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
[2] 方永奇,黃可兒,謝沙,等.雙柏散抗炎作用及其有效部位的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1,8(1):20-23.
[3] 莊洪,岑澤波,袁浩,等.外用雙柏散浸劑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醫正骨,1992,4(2):1-4.
[4] 王麗新,方永奇,黃可兒,等.雙柏炎痛噴霧劑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實驗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15(4):272-274.
[5] 謬建春,蔡威黔,盧素琳.消腫止痛液的藥效學研究[J].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 (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