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豐彥遲宏罡,2鄒 穎,2呂汝西,2鄭學寶
128例各型腸易激綜合征食物過敏因素的研究
于豐彥1遲宏罡1,2鄒 穎1,2呂汝西1,2鄭學寶1
目的本研究測定各型IBS患者對血清14種常見食物特異性IgG和16種食物的變應原IgE檢測,以探討食物過敏因素在IBS發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檢測128例IBS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鱈魚、玉米、蟹、牛肉等14種食物的特異性IgG,以及雞蛋、牛肉、雞肉、鯉魚、羊肉等16種食物的變應原IgE檢測。結果與便秘型和對照組相比,腹瀉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IBS受試者血清中對牛肉、鱈魚、螃蟹、玉米、蘑菇、牛奶、大米、蝦抗原特異性IgG水平顯著升高(P<0.05);腹瀉型與腹瀉便秘交替型IBS受試者之間上述食物特異性IgG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便秘型和對照組對14種食物特異性IgG抗體中除蟹和雞蛋外其余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其它如大豆、小麥等4種食物抗原特異性IgG水平四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組IBS受試者分別出現對牛肉、蘑菇等6種特異性IgE陽性率各組間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食物過敏是IBS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食物過敏導致的變態反應中主要是由IgG介導的,其次為IgE介導的。
腸易激綜合征;IgG;IgE;食物過敏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臨床最常見的胃腸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過敏等因素引起的肥大細胞激活可能在IBS患者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2]。目前有關飲食誘發或加重IBS的研究比較少,本研究擬通過檢測各型IBS患者血清常見食物特異性IgG的相關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及住院部IBS患者128例,男54例,女74例,平均年齡(41.8±10.3)歲;病史約6個月~15年。同期選擇健康志愿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齡(38.5±10.5)歲。所有IBS患者的診斷符合羅馬III標準,分為三組;腹瀉組58例,以慢性間斷性腹瀉為主訴;便秘組29例,以便秘為主訴;腹瀉便秘交替組41例,以間斷性腹瀉或便秘為主訴。所有病例均通過結腸鏡檢查等排除器質性疾病,各組受試者性別、年齡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食物抗原特異性IgG及IgE測定均采用酶聯免疫分析法;各組均采靜脈血2ml,分離血清。特異性IgG檢測;測定鱈魚、玉米、蟹、牛肉、蘑菇、牛奶、豬肉、蝦、大豆、西紅柿、雞肉、雞蛋、大米和小麥等14種食物的特異性IgG,試劑盒由德國福克公司生產,按說明書操作;酶聯免疫分析系統于450nm處讀取各標本OD值,根據吸光度求得標本IgG抗體濃度,<50U/ml為陰性,50~100U/ml(+)為輕度敏感,101~200U/ml(++)為中度敏感,>201U/ml(+++)為高度敏感。特異性IgE測定:對鯉魚、羊肉、魚、小麥、花生、雞蛋、牛肉、西紅柿、洋蔥、牛奶、雞肉、大豆、蟹、蝦、大米、蘑菇等16種食物的變應原IgE檢測,試劑盒購自德國福克公司生產,檢測方法同IgG,于450nm和620nm處讀取各標本OD值,根據吸光度求得標本IgE抗體濃度,<0.36 KU/L為陰性,0.36~0.71 KU/L(+)為輕度敏感,0.72~3.59KU/L(++)為中度敏感,>3.6KU/L(+++)為高度敏感。
1.3 統計學方法所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血清食物過敏原IgG檢測結果與便秘型和對照組相比,腹瀉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IBS受試者血清中對牛肉、鱈魚、螃蟹、玉米、蘑菇、牛奶、大米、蝦抗原特異性IgG水平顯著升高(P<0.05);腹瀉型與腹瀉便秘交替型IBS組間上述食物特異性IgG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便秘型和對照組血清對14種食物特異性IgG抗體中除蟹和雞蛋外其余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大豆、小麥、雞肉、豬肉的食物抗原特異性IgG水平四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各組14種食物過敏原血清特異性IgG抗體陽性率(n,%)

表2 各組受試者1種以上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抗體同時陽性的例數分布(n)
從表2可見,腹瀉型IBS受試者對1種食物過敏者最高達48.3%,2~3種食物同時過敏次之(20.7%、17.2%),4種以上食物同時過敏者也占相當比例,達到13.8%。與腹瀉便秘交替型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便秘型比較P<0.01。便秘型與對照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各組血清食物過敏原IgE檢測結果腹瀉型IBS組7例(12%)、便秘型IBS組3例(10%)、腹瀉便秘交替型IBS組4例(10%),60例健康對照組7例(12%)。各組受試者分別出現對牛肉、蘑菇、大豆、鱈魚、雞蛋和小麥的特異性IgE反應,但各組間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分別為腹瀉型IBS組牛肉2例、羊肉3例、雞肉2例、蝦2例、花生1例、雞蛋2例過敏;便秘型IBS組蟹1例、雞蛋1例、牛肉1例過敏;腹瀉便秘交替型IBS組雞蛋1例、小麥1例、牛肉1例、蟹1例過敏;健康對照組雞蛋1例、蝦1例、蟹1例、牛肉1例、羊肉1例、大豆1例過敏;由于對IgE反應的例數過少,無法進行統計學分析。
IBS的病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可能存在多種因素,目前受到廣泛重視的有精神和食物兩種因素。研究表明,20%~45%的成年人存在食物不耐受,而有研究報道IBS與食物過敏或不耐受有關[3,4]。33%~ 66%IBS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情況[5,6]。有研究發現,食物過敏反應的速發過程是由IgE介導的,癥狀突出且與食物攝入有密切關系。有實驗發現,部分食物過敏者并未出現典型的過敏癥狀,其與IgE分別作用于過敏反應的遲發相和速發相有關[7,9]。
本研究發現便秘型IBS組和健康對照組相比,腹瀉型IBS組和腹瀉便秘交替型IBS組相比,血清中對牛肉、鱈魚、螃蟹、玉米、蘑菇、牛奶、大米、蝦的抗原特異性IgG水平顯著升高(P<0.05);腹瀉型IBS組與腹瀉便秘交替型IBS組之間上述食物特異性IgG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便秘型IBS組和健康對照組血清對14種食物的清特異性IgG抗體中除蟹和雞蛋外,其余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它如雞肉、豬肉、大豆、小麥的食物抗原特異性IgG水平四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受試者分別出現對牛肉、蘑菇、大豆、鱈魚、雞蛋和小麥的特異性IgE陽性率各組間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食物過敏是IBS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食物過敏導致的變態反應中起主導作用的是IgG介導的,其次是IgE介導的。
由實驗結果得出,食物過敏與IBS關系密切,去除過敏食物及脫敏治療可能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示在IBS患者的腸道黏膜局部可能存在由食物介導的遲發性變態反應。IBS治療尚無特效藥物,故調整飲食可作為IBS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根據檢測食物特異性IgG可用于指導IBS患者的飲食,有助于其治療。
[1] 劉新光.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醫師進修雜志, 2003,26(8):9-10.
[2] 王偉岸,錢家鳴,潘國宗.結腸黏膜肥大細胞活化在腸易激綜合征發病中的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1):523-526.
[3] Fischer R, M c Gh ee JR, Vu HL, et al. Oral and nasal sensitization promote distinct immune responses and lung reactivity in a mouse mode of peanut allergy[J]. Am J Pathol, 2005,167(6):1621-1630.
[4] Zar S, Ben son M J, Kumar D. Role of food hypersensitivity in irritable bow el syndrome[J]. Minerva Med, 2002,93(5):403-412.
[5] Zar S,Kumar D, Benson MJ.Food hypersensitivit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1,15(4):439-449.
[6] 謝志賢,劉倩.食物不耐受與相關性疾病[J].中華內科雜志, 2006,45(2):150-151.
[7] 邵潔,王愚珍.食物過敏的臨床和診斷[J].臨床兒科雜志,2006, 24(2):150-151.
[8] 劉雁冰,劉菲,袁耀宗.腸道炎癥與腸易激綜合征[J].國外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2004,24(6):326-329.
[9] 楊崇美,寇毅,李延青,等.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食物過敏的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1):50-51.
R574.4;R593.1
A
1673-5846(2013)02-0157-03
1 廣東醫學院中醫研究室,廣東湛江 524023
2 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廣東廣州 5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