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萬久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直接描繪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軌跡,民族傳統體育科研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風向標,影響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方向。民族傳統體育科研的發展反映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或者說直接反映了我國民族事業的發展,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科研影響力的研究發現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優勢和不足,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科學研究提供理論參考[1]。
通過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平臺[2], 查閱在 2000年—2009年期間我國13家體育核心期刊發表的921篇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社會調查法、數據整理法、excel軟件處理等研究方法[3]。
研究發現,民族傳統體育論文影響相當廣泛,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基金項目和課題、被引頻次、下載量”三個大的方面,文章通過匯總從這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分析。
基金項目和課題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著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設立專項經費的原則,大力支持可行性創新研究,基金項目和課題在民族傳統體育科研事業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決定作用[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基金項目和課題也屬第一生產力的范疇,在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第一生產力”的位置[5]。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向科研要質量,靠科研上水平”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民族傳統體育工作者的共識。民族傳統體育事業要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科研需先行,其中基金項目和課題的引導直接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科研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的基金項目和專業課題的獲得也可以直接反映出論文的研究意義和價值[6],對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的基金項目和課題進行了統計。

表1 基金項目及課題統計表
數據顯示:
2.1.1 所統計的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中,有403篇文章標注有基金、課題、獲獎及碩博論文,所占比例為總比例的43.76%,其中有222篇文章與國家級基金、課題有關,所占比例為 24.10%;涉及省級基金、課題的文章138篇,比例為14.98%;涉及院校類課題文章21篇,比例為2.28%;獲獎及碩博論文共計22篇。
2.1.2 基金項目和課題覆蓋程度較高,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把握良好機遇,轉變當前分散型和自發性的模式,向系統型、集中型模式發展,在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過程中,基金課題項目的設置仍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主要動力。
“被引頻次”是文章自刊登以來被其他文章引用的次數[7]。“被引頻次”的多少反映了人們對某項研究或觀點關注的程度[8], 從某一側面顯示了該研究在后期科學研究中被引用和受重視的程度,同時反映出文章的質量,如果一項研究在發表后無人問津,對于科研人員和科學進步而言,很難談及意義,通過對文章“被引頻次”的分析,可以找出民族傳統體育科研領域倍受人們關注的熱點。
通過數據統計將 10年間 13家體育核心期刊發表的32714篇的“被引頻次”進行了統計,同期間發表的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的“被引頻次”進行了比較。(信息采集時間為2010年8月3日)

表2 “被引頻次”對比分析表
2.2.1 32714篇體育文章,“被引頻總數”為247681次,“被引頻平均數”為7.57次/篇。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被引頻總數”為7721次,“被引頻平均數”為8.38次/篇;兩項數據相比發現,民族傳統體育類文章“被引頻平均數”更高。
2.2.2 民族傳統體育的高“被引頻平均數”,反映出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的高質量和受人們關注重視的程度,同時反映了民族傳統體育前期研究文獻少,被引用的可能性大,對后期的研究文獻相對較為局限,整體上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全面發展。

表3 “被引頻次”前10位文章信息統計表
2.2.3 “被引頻次”前10位的文章中有3篇文章涉及武術理論研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我國一直希望武術項目可以在本屆奧運會上成為奧運項目[9],使中國的武術在全世界推廣,在此期間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工作者做出了不懈努力,為該項目的研究和推廣做了深層次的研究,所以在奧運會前的兩年中涉及到武術探討非常多。
2.2.4 “被引頻次”前10位的文章發文期刊被“體育”字號期刊所占據,其中《體育文化導刊》4篇、《體育與科學》2篇、《體育學刊》2篇。
“體育”字號期刊的高“被引頻次”表明,“體育”字號期刊受關注的程度高、發表的文章質量高、在文章發表后對后期研究影響大,側面反映出“體育”字號期刊已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科研的主要陣地。
“下載量”是文章在“中國知網”刊登之日起,到統計之日止,在此期間被下載的次數。下載的次數越多表明文章受關注的程度越高[10],如果一篇文章在刊登之后無人下載,或者下載量很少,表明該文章或研究領域的文章受關注的程度太低;反之,若一篇文章的下載量高,表明文章受關注的程度高,影響力大。通過對下載量的分析找出下載量高的文章和研究主題[11],發現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熱點。

表4 “下載量”對比分析表
通過數據整理,統計出10年間13家體育核心期刊發表的32714篇文章的“下載量”的總次數,并統計出期間發表的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下載量”的總次數,對兩項數據進行比較。(信息采集時間為2010年8月3日)
2.3.1 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下載總數”為 194846次,“下載平均數”為211.56次/篇;32714篇體育文章,“下載總數”為5379317次,“下載平均數”為164.43次/篇。921篇民族傳統體育文章的“下載平均數”高于 32714篇體育類文章的“下載平均數”。
2.3.2 通過對兩項數據“下載平均數”的對比發現,在相同時間內各期刊發表的文章中,民族傳統體育類文章被下載的次數明顯高于整體水平,表明早前發表民族傳統體育科研更容易影響到后期科研的發展,同時也側面反映出,在體育范疇內,民族傳統體育可下載的文獻庫有限,被下載的可能性更大。

表5 “下載量”前10位文章信息統計表
2.3.3 “下載次數”排名靠前的文章均發表在2006、2007、2008三年間,這三年中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較為活躍[12],科學研究質量較高,受到關注的程度和對后期的影響較大。“下載次數”列前的文章多以理論研究、文獻綜述為主,理論研究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基石[13],更是民族傳統體育得以發展的良好保證,只有好的理論研究做基礎,民族傳統體育才得以弘揚發展。
2.3.4 “下載次數”前10位的文章發文期刊被“體育”字號期刊所占據,其中《體育文化導刊》4篇、《體育與科學》3篇、《體育學刊》1篇,而體育院校學報期刊非常少。“體育”字號期刊的高“下載頻次”表明,“體育”字號期刊發表的科研成果更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同期發表的科研成果中科研成果研究主題更為突出,在文章發表后對后期研究影響大,側面反映出“體育”字號期刊已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科研的主要陣地。
(1)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的基金項目和課題覆蓋度高,有接近半數的文章有所涉及。
(2)統計數據表明民族傳統體育科研在我國近些年來發展良好,得到了國家、省部廳及各地高校的高度重視,向民族傳統體育科研投入的力度較大,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過程中,基金課題項目的設置仍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主要動力。為此,民族傳統體育科研人員應把握當前有利時機,扎實工作、專心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繼續擴大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力度。
(3)民族傳統體育文章的“被引頻次”高于同期體育類其他領域文章。民族傳統體育范疇內“被引用”較多的文章多發表在06、07、08三年間,且“被引頻次”高的文章多發表在“體育”字號期刊上,反映出“體育”字號期刊受關注的程度高、發表的文章質量高、在文章發表后對后期研究影響大,側面反映出“體育”字號期刊已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科研的主要陣地。
(4)民族傳統體育文章的“下載量”高于同期體育類其他領域文章。下載次數多的文章多發表在 06、07、08三年間中,說明在文章發表3—5年中是文章被下載的高峰期。下載量高的文章多發表在“體育”字號期刊上,反映出“體育”字號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
(1)以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民委為中心,確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
(2)整合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在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的省份、地區建立國家級民族傳統體育研究基地,各省市根據自身特點建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所。
(3)增加民族傳統體育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每年定期組織學術研討會議,確定當下研究重點和難點,到達資源共享、統一思想的目的。
(4)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資金的投放力度,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基金課題的投放比例,特別是對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且開發較少的地區,著力改善科研環境,各地可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科研創作、創新獎勵機制。
(5)建議各體育期刊設立民族傳統體育專欄,專門用于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發表。
[1]林萬久.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研究內容分析 [J].福建體育科技,2012,31(4):10~11.
[2]林萬久.民族傳統體育科研論文產地調查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2,10(4):21~23.
[3]林萬久.高教競速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1,30(2):126~128.
[4]張林虎.國家社科項目體育立項情況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15~18.
[5]李菊紅,周 江.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144~147.
[6]王曉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9):1187~1188.
[7]杜云南.文學批評期刊論文被引頻次分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9(1):95~98.
[8]趙蘇喆.20年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狀況(綜述)[J].體育學刊,2002,9(3):134~137.
[9]李飛騰.1990-2000年我國武術散手研究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2,20(3):120~122.
[10]王清生.2000-2006年我國核心期刊足球論文綜述[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26(6):175~177.
[11]胡卓生.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研究[J].中國體育利技,2004,40(3):74~77.
[12]薛 欣.1995—2004年武術科研的現狀與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6,(4): 60~61.
[13]梁文敏.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方向[J].體育學刊,2003,1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