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尋金,劉合智
2012年8月6日,隨著中國男籃與英國男籃比賽的結束,中國男子籃球隊結束了第30屆奧運會的征程。小組賽5場全負,所有參賽隊中排名墊底,平了1992年的最差戰績。一屆比賽的勝負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使中國男籃重新起飛。本文對中國男籃的參加的 5場比賽進行分析研究。通過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的方法,結合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的數據統計對中國男籃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作出深層次的剖析,旨在為中國男籃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由于籃球屬于同場競技項群類項目,其制勝因素不只包括自身技戰術,同時對手技戰術的發揮對自身技戰術發揮的影響[1]。因此,在對技術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時,面對不同的對手自己的技戰術水平的發揮有所不同。參加奧運會的隊伍由于有預選賽,能夠進入奧運會的隊伍具有一定的實力。但兩屆奧運會中國所面臨的對手都是既有前 3名的隊伍,也有 8名以后的隊伍。因此,兩屆奧運會的比賽數據反映了中國男籃的真實實力。
得分和制約對手得分是籃球運動中一切技術和戰術的最終目的。得分能力是比賽能否取勝的決定因素。從表中可以看出,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男籃6場比賽中場均輸對手10分,其中包括小組賽勝塞內加爾17分,勝波多黎各1分;到了本屆奧運會,得分場均輸對手25.2分。衡量得分最重要的指標是出手次數和投籃命中率,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2分球出手次數低于對手9.3次,命中率為比對手低4.5個百分點。3分球出手次數比對手多出2.4次,命中率低16.7個百分點。第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2分球出手次數比對手少6.8個,命中率低8個百分點。3分球出手比對手少10.4個,命中率接近。兩屆奧運會對比,中國隊在第30屆奧運會中出手次數比上一屆少,命中率也低于上一屆,這就直接導致了本屆奧運會比上一屆輸分要多。這 說明我國隊員對抗能力較差這一現狀仍沒有得到改善。

表1 第29、30屆奧運會中男籃與對手技術統計(場均)表
另外,罰籃也是直接得分的手段之一。罰籃是籃球場上唯一不受防守隊員干擾的得分方式,它對罰球者的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尤其是在對抗越激烈的奧運會賽場。在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罰籃命中率高達 82.2%,高于對手的69.3%。此前,中國男籃在歷屆大賽上的罰籃命中率一直較高,這得益于我國對籃球基本功訓練的嚴格要求。但在第30屆奧運會上,中國男籃的罰籃命中率僅得到60%,遠遠低于對手的69.3%。這一方面反映出隊員面臨大賽心理素質較低,建議加強與世界強隊的交流,使隊員多熟悉強隊的打法特點及對抗的壓力。
搶進攻籃板球是二次進攻的首要前提,而防守籃板球則是為發動反擊作好準備。在第29屆奧運會中,中國有姚明、王治郅、和易建聯三名內線隊員,因而保證了籃板球,與對手的比較中不占弱勢,盡管場均輸1.5個,但在與實力相差不大的隊伍比賽時,還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在本屆奧運會中,由于中國隊缺少了姚明,而王治郅已不在巔峰狀態,盡管易建聯以場均10.2個居個人籃板榜首,但總體而言,中國男籃的前場籃板場均輸對手10.4個,后場籃板輸對手4.6個。
助攻作為全隊協配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體現了隊友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而助攻數的多少通常體現了后衛的組織能力。中國男籃后衛線上的能力欠缺,幾乎成了公認。從表中可以看出,第29屆奧運會中,由劉偉和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等隊員的配合相對比較默契,助攻數與對手不相上下。第30屆奧運會中,助攻數場均輸對手22.8個。一方面說明了在激烈的對抗下,隊員的投籃命中率不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后衛線上和全隊的協同配合能力與強隊的差距。失誤一是反映了隊員自身在激烈對抗中的技術發揮,二是反映了全隊在協同配合時的成功與否。從兩屆奧運會中看,中國男籃與對手的失誤數相比都多。說明了隊員在對抗中傳接球、運球技術的能力較差。其原因:一是身體對抗上存在著差距;二是臨場應變能力存在差距,如關鍵時刻發揮不穩定、心理素質差等。
籃球運動防守情況可以通過搶斷、封蓋、犯規三個指標得以體現。搶斷球是攻擊性很強的防守技術,它是防守隊員意識、反應、判斷、起動速度和技術的集中體現。第 29屆奧運會中,中國隊場均搶斷次數比對手場均搶斷次數少了4.5次,在小組賽5場球隊技術統計中位列第九,比位居第一的美國隊場均少了8次。第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場均3.4個,比對手少了2.8次。從封蓋的數據上看,第29屆奧運會,中國隊的場均封蓋次數比對手場均封蓋次數多 0.5個,在小組賽球隊技術統計中,中國隊以21次封蓋排在首位,其中姚明和孫悅分別以9個和5個排在球員技術統計的第3位和第7位。第30屆奧運會,中國隊的易建聯以總數11,場均2.2個占到了封蓋榜的第2位,但全隊還是少于對手0.2個,說明其他隊員在封蓋上的不足。
從技戰術發揮上來看,犯規包括戰術性犯規和非戰術性犯規。戰術性犯規指防守時為了不讓對手得分或制造好的得分機會而犯規。非戰術性犯規是指防守時防守技術或防守腳步運用不當而犯規。第29屆奧運會上,中國隊場均犯規比對手少了2.6個,但罰球卻比對手多了3.7個;第30屆奧運會,中國隊場均犯規比對手少了 3.2個,罰球多了3.8個。說明中國隊員在在犯規上無謂犯規太多,主要原因在于腳步移動慢,對進攻隊員的動作預先判斷差,防守反應慢。
“中國男籃還是沒有脫離靠天吃飯的狀況,要靠幾十年出幾個像姚明、王治郅、易建聯這樣的野山參才能打出來”,這是我國著名籃球評論員徐濟成的評論。從兩屆奧運會上也可以看出,除了王治郅、姚明、易建聯是近幾屆奧運會和世錦賽的絕對主力外,其他球員表現平平。這說明中國男籃從選材到培養機制的選擇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中國籃球以“小、快、靈”的整體戰術取得過好的成績,但不過后來在選材上走進了誤區,往往是更重視身高而忽視個人技術,這也就造成了長期以來隊員技術粗糙、意識淡漠、功近利,而現在我們正在吞食這些后果。[2]就培養機制而言,CBA聯賽應該是培養和鍛煉新球員的大舞臺,但聯賽的發展卻受短期成績的限制,并沒有為國家隊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來。
籃球是集體項目,戰術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球隊水平。從得分方式上看,中國男籃在內線得分、二次進攻得分和快攻得分上都遠遠低于對手。(見表2)
世界籃球的發展迅猛,而且風格轉變很快。戰術體系豐富,攻防轉換快。大中鋒的速度,敏捷性遠遠超過了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所以我們現在球員在對抗和戰術方面顯得差距比原來大一些。從姚明進入國家隊以來,國家隊在教練選擇、戰術制定、和風格選擇上都圍繞姚明為核心,這種戰術確實為中國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卻忽略了長遠目標。籃球是集體項目,世界強隊無一不是注重整體打法的球隊。第30屆奧運會缺少了姚明,中國男籃變成了一支沒有任何風格的球隊。內外線結合不夠,全隊協同配合能力差,再加上在激烈對抗下后衛組織能力的欠缺,所有這些都決定了球隊的勝負。

表2 第30屆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對手得分情況表
激烈對抗一直是籃球的主旋律,當前世界男籃的發展使得對抗更加激烈,力量、速度、爆發力的對抗都直接影響著技戰術水平的發揮。在高強度、高對抗的比賽中,隊員平時的戰術配合無法延續下去。失誤多,投籃命中率下降,戰術跑位效果差,這些都是對抗的直接結果。身體素質的差異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如何在現有的素質條件下加強對激烈對抗的適應,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國內聯賽水平較低,使隊員無法適應激烈的對抗。而備戰奧運的幾場熱身賽,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第30屆奧運會之前,中國隊幾場熱身賽成績不錯,主要是因為對手水平較低,和水平較低的球隊比賽,根本達不到熱身賽的目的。
失敗也許并不全是壞事,正如中國男籃1992年的7連敗,才使中國男籃認清了自己,奮發圖強,在1996年又重新回到了世界前八。要想徹底改變中國男籃落后的局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努力:
(1)提高聯賽水平,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
(2)加強全面技戰術水平訓練,確定長效戰術風格;
(3)加強與世界強隊的交流,適應國際大賽的對抗強度;
(4)加強身體素質的訓練,加強在對抗條件下技戰術水平的發揮與提高訓練。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54
[2]劉曉華, 高 瞻.對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攻防能力的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3):72~74
[3]楊宏興,李彥龍.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與競爭對手技術對比分析[J].山西體育科技,2009(6):4~7
[4]孫明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5]張衛平.姚明掩蓋中國男籃毛病選材誤區造成苦果[N].體壇周報, 20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