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代價也是沉重的,這里尤其是社會成本的增大,也就是增長有經濟收益,但發展也付出了社會成本。
1.競爭秩序紊亂有加劇趨勢。具體表現:一是潛規則的泛濫。人們謀取利益的手段越來越非正義化。關系成了越來越重要的資源,而規則則是次要的;二是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多年來,雖然國家在治理假冒偽劣產品方面下了大工夫,但總體看,仍是屢禁不止。這里也有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但人們的道德水平下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講道德的公民,就是法律制度不完善,在個人行為上也不會有什么大錯。但若一個人本身就是不講道德的,就是法律再完善,他也會想辦法鉆空子的;三是傳統道德的淪落。如孝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但現在“不孝”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再比如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等等。整個社會是越來越金錢化和世俗化,而道德卻越來越表現為面子化和形式化。
2.環境資源成本的增加。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在付出了巨額的環境資源成本基礎上取得的。一是資源的投入巨大。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大約10倍,同時礦產資源消耗增長了40倍。以2004年為例,我國消耗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約50億噸,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別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37%、25%和40%,而創造的GDP卻只相當于世界總量的4%。另外,從資源家底看,中國資源雖然從總量上看家底較厚,但人均一比較,實質是資源貧國。2005年,我國煤炭人均可采儲量為88噸,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2%;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只有1.7噸,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6%;人均天然氣可采儲量為1797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5%;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二是對環境的破壞嚴重。我國高經濟增長除了高資源投入外,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是十分嚴重的。比如水污染,就已十分嚴重。2008年國家環??偩謾z查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水污染情況,得出的結論是:4大流域的整體污染現狀已經成為常態,7大水系中有26%的水質為“五類”和“劣五類”,9大湖泊中的7個是“五類”和“劣五類”。這里“五類”和“劣五類”水質就是指連農用水都不能做的“廢水”,更不能飲用和接觸人體。另外,森林大幅度減少、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等等。嚴重的環境污染也引發了許多安全事故。2005年,廣東省北江鎘超標水污染,經濟損失達到1億多元;2006年,甘肅省徽縣“鉛污染事件”,300多人血鉛超標;2007年,江蘇省太湖爆發“藍藻事件”;等等。
上述兩方面的不足是制約未來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分配不均,勞動者報酬所占比重不斷降低,再加上巨大的就業壓力,所以,未來中國發展,人類資本優勢很可能有變為劣勢的趨勢。其中由于人心不穩,維穩就會是政府的一個重要任務,這對經濟增長就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應對挑戰,筆者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應堅持如下思路:
1.要堅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前,中央也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出臺了不少措施,但具體到實踐上,就空了許多,如習近平同志所說,這里關鍵是要抓落實。
2.要堅持重農主義的思路。要堅決限制圈地,要提倡大學生從事農業。對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要保留土地,村上不要隨意收回。農村學生畢業后愿意回農村務農的,社會要多鼓勵。
3.要降低經濟增長率,更多要注重人民幸福度的提高。要對社會經濟發展考核指標體系進行修正。
4.提倡休閑和適度競爭。休閑是人的本質,而競爭也是手段,不是目的。
5.減少第二產業產值和勞動力數量,將減少的勞動力轉移到第一產業中去。這里尤其要大力減少汽車等產業的規模。產業結構要呈啞鈴形,也就是第一產業和服務業是大頭,第二產業是小頭。要大力發展休閑產業、體育產業、教育、醫療等。
6.大力發展精神產業,限制欲望,建設信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