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云
(云南天鴻化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93)
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承建的云天化集團公司50萬噸合成氨項目的空分工程低壓塔,因塔體較長,長途運輸困難,筒體制造在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完成。所以將整個塔分成幾段運輸,然后在現場組焊。該低壓塔設計參數如下:
設計壓力:0.18MPa;
塔體內徑:3850mm;
設備長度:32000 mm;
設計溫度:-169℃;
材質:304不銹鋼;
介質:O2+N2;
名義厚度:10mm;
原定設備在制造廠完成,整體運輸到設備安裝現場,但因塔體較長,無法滿足長途運輸的需要,故整個塔的制造方案為:塔體分成5段在制造廠完成所有設備制造工作(包括塔體內件的安裝),為考慮設備在運輸過程中設備內部的清潔,設備分段筒體兩端用臨時封頭焊接密封,充0.05MPa氮氣保護,然后將設備分段運輸到安裝現場進行現場組焊。
設備到達安裝現場后,將設備臨時封頭割下,并將設備筒節按照順序進行現場組焊。


?
現場組焊組對后,對焊縫進行了檢查,焊縫檢驗結果如表1。
根據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規定,設備菱角度最大為5mm。由表1可以看出,檢驗數據顯示從180°~240°范圍內棱角度超標比較嚴重,設備菱角度超標最大在240度位置,超過制造標準1.5mm,由設備圖可知,在該處設有一個φ57的射線檢驗接管(如圖2所示)。
現場組焊的環焊縫經檢驗發現棱角度超標,具體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射線檢驗管口方位如圖3所示,表中檢驗數據顯示從180°~240°范圍內棱角度超標比較嚴重,所以這次應力測試主要針對這一區域進行。
經分析,產生菱角度超標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設備在運輸過程中,為了保證塔內清潔干燥,筒體端部用臨時封頭密封,運抵現場后,用氣割方法將封頭割除,然后對筒體進行組焊,設備材料經過兩次受熱,產生熱收縮從而導致設備焊接菱角度增加。
2.2 由于設備是分段制造完成,故設備塔體內件在制造廠已經安裝完畢,設備兩筒體組對時,無法采用雙面焊進行焊接,只能在采用設備筒體內壁加墊板并在筒體內充氬氣的方式進行焊接,設備在單面焊接的情況下,導致焊縫菱角度增大。



2.3 為了檢測焊縫質量,在該環焊縫中心70mm處設有φ57的射線檢驗接管,該射線接管離焊縫較近(如圖3所示),焊接過程中出現多次受熱現象。
為了保證低壓塔安全運行,我們對該環縫棱角度超標部位進行應力測試。根據設備的超標情況,我們把射線檢驗管口方位作為應力測試的主要測試區域進行。
應力測試采用型號為DH3818的靜態應變測試儀兩臺,在棱角度較大的環焊縫區域,沿焊縫進行布片。布片方案如圖4所示。
應力測試前先用角向磨光機和砂皮紙清除焊縫附近表面污垢,然后以有機溶劑對貼片位置進行擦洗。在每一點分別沿筒體軸向和環向貼兩片應變片,貼片時做到應變片盡量靠近焊縫,應變片布置如圖5。貼片完成后分別將應變片引線與導線焊接,并與應變儀相連。然后檢應變片的電阻值,逐點進行預平衡。


?
應力測試過程與壓力試驗同步進行,因該塔設計壓力P=0.18MPa,測試時將升壓過程分為 0.05MPa、0.1 MPa和 0.18 MPa三個階段,當壓力升至上述壓力等級時進行保壓,并讀取各點的應變數據。該塔內徑為3850mm,厚度為10mm,屬于薄壁容器,在內壓作用下筒體上的應力可近似認為是兩向應力狀態,所以在測量得到的軸向和環向應變基礎上,根據虎克定律可以計算各點的軸向和環向應力。測量應變值和應力計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隨著壓力升高,應力增大,當內壓達到設計壓力時,各測點的軸向和環向應力均較大,最大應力為第7點的軸向應力,數值為113.5MPa。據GB150-98《鋼制壓力容器》查得,304不銹鋼板常溫下的許用應力為137 MPa,所以實測的最大應力小于許用應力,強度能滿足要求。
4.1 云天化集團公司50萬噸合成氨項目的空分工程低壓塔,因塔體較長,長途運輸困難,筒體在制造公司完成分幾段運輸到現場后,按規范進行現場組焊;然后在現場組焊。
4.2 環焊縫經檢驗發現棱角度超標,特別是在180°~240°范圍內棱角度超標比較嚴重,主要原因一是該設備材料經過兩次受熱,產生熱收縮從而導致設備焊接菱角度增加,二是設備分段制造,現場組焊無法用雙面焊焊接,只能在采用設備筒體內壁加墊板并在筒體內充氬氣的方式進行焊接,設備在單面焊接的情況下,導致焊縫菱角度增大。
4.3 經過對焊縫棱角度超標部位的應力測試,其最大應力小于GB150-98《鋼制壓力容器》的許用應力,因此塔體能滿足強度要求。
[1]國家技術監督局.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2]鄭津洋等.過程設備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3]袁彪.在用壓力容器焊縫錯邊量和棱角度的檢驗與評定[J].壓力容器,2001,8(6).
[4]劉大轟.在役壓力容器上超標缺陷的評定[J].安全,1995(4).
[5]岑漢釗.化工機械測試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9.
[6]蒲汝軍,王殿柱.關于測量錯邊與棱角度的方法[J].壓力容器,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