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中美關系”被廣泛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兩個大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各層面的聯系,正逐漸得到兩國民間力量的踴躍支持。美國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會長、華美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建民就是這股力量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積極活躍于中美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舞臺,搭建溝通合作的橋梁,為促進中美關系不懈努力,于2006年入選《洛杉磯時報》在洛杉磯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一,2008年及2010年兩度榮登《福布斯》雜志亞洲版“25位知名華人榜”。
吳建民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專訪,講述了他架構中美金融、文化交流橋梁的信念和中美合作共贏的倡議。
吳建民祖籍上海,生于香港,1977年赴美求學,獲得美國得州休斯頓大學商學學士學位。他先是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任職長達10年,之后因緣際會于1991年受邀掌舵華美銀行。彼時吳建民年僅32歲,又毫無銀行工作的背景,但是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敏銳的商業頭腦讓他開始在金融界嶄露頭角。
執掌華美銀行之初,吳建民就為這家銀行的名字所吸引,他看到了中美經濟合作的大勢,覺得可以在中美之間的領域做出點成績。華美銀行坐落在西海岸加州的帕薩迪納市,太平洋的彼岸,就是經濟快速成長的大中華地區,金融橋梁策略的構想在吳建民的腦海中逐步成形。
在吳建民的帶領下,華美銀行立足中美,由一家僅有6億美元資產、服務于洛杉磯華埠的儲貸銀行,穩步發展成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商業銀行。2009年,很多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紛紛傾覆之時,華美銀行逆勢增長,總資產、總貸款及總存款同時創新紀錄,卓越表現贏得了《華爾街日報》的高度評價。

吳建民認為,中美兩國現正面臨著合作與競爭的抉擇,盡管全球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兩國受到國內外各種壓力,但是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關系乃是大勢所趨,關乎兩國乃至全球的經濟發展。
在吳建民的影響之下,華美銀行發揮橋梁作用,促進在美華裔和中資企業走進美國主流市場,同時協助美國主流企業到大中華地區尋求發展。華美銀行成為了少數幾家在大中華地區重要城市都布有分行網絡,且取得中國大陸營業執照的美國銀行。該銀行快速發展跨境關系網絡,培養專門行業的團隊,憑借文化的交融性和對中美政策的了解,在業界獨樹一幟。
同時,吳建民帶領華美銀行著眼于中美間合作開發的潮流,全力開拓高科技、環保節能、娛樂、農業等富有潛力的行業。2012年12月,華美銀行成功為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9000萬美元,專門用于支持航空器進口項目,開啟了中國航空業融資史的新篇章。
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了解,2012年華美銀行全年及季度盈利雙創歷史新高,現有總資產225億美元,且連續第三年被《福布斯》雜志評為“全美百強銀行”前十名。吳建民也于同年獲得《洛杉磯商業周刊》企業領袖獎和美中工商協會CEO獎。
在打造華美銀行這座金融橋梁的同時,吳建民也積極活躍于中美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經常應邀參加中美兩國論壇及國際會議。他搭建中美橋梁的努力贏得越來越多華裔的贊譽。2011年5月,吳建民被推選為美國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的會長。
吳建民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談及百人會的創立背景。 1990年代初中美關系處于緊繃狀態。華裔著名建筑師貝聿銘等有識之士認識到,華裔精英需要聯合起來,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幫助推動中美關系,并在兩國間的不同層面做解釋工作,爭取做兩國間的橋梁和紐帶。
“百人會的首批成員創會時只有十多人,現在已發展到154人,會員身份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金融等諸多領域,都是華裔中的成功人士。”吳建民說。
自擔任百人會會長以來,吳建民深感責任之重。對于新時期中美關系的挑戰與機遇,吳建民認為,近年來美國國內對于中國崛起的態度依然很復雜,一方面對中國的強大多少產生了一絲敬意,并且需要與中國緊密合作發展經濟,但另一方面卻很想保持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
2012年美國大選期間,民主共和兩黨為了贏得選票,將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通通歸罪于中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甚至多次放言將在入主白宮的第一天,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美國政客的言論迅速掀起美國國內對中國的群起討伐,中美關系危機四伏。面對這種狀況,吳建民領導著百人會在紐約發布了《處理涉及中國問題的基本準則》,呼吁美國參政候選人對涉及到中國的議題展開富有建設意義的討論,避免無端詆毀中國。
眼見美國人民對中國的誤解加深,吳建民認識到,對政黨發出聲明和呼吁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避免中美之間的誤解與矛盾升級,成為和平與經濟發展的阻礙,兩國互信的逐步建立,需要從政府、地區,民眾等不同層面,通過文化、教育等多種方式增強交流。
2012年2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吳建民全程參與接待,并于洛杉磯市長舉辦的歡迎午宴上出任共同主席。吳建民向習近平提出建言,希望他鼓勵更多中國企業來美國投資,但最好避開大型敏感行業,以免引起政治敏感,建議找中小型企業合作,將會有更多選擇。
此外,百人會每年年會都會邀請美國政商界的重要人士,以及中國大陸駐美大使參加,共同闡述與探討中美關系的發展。
百人會還曾多次組團訪問中國大陸,比較有特色的是百人會的記者團和暑期教師團,都是為了讓兩國民眾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尤金·羅賓遜2011年參加了百人會記者團,剛到北京就寫了一篇題為《談論中國的錯誤方式》的文章,指出當時眾多的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別是后來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對華強硬言論對美國并不有利。美國公共廣播電視臺的知名主持人塔維斯·斯邁利也把他跟隨記者團在中國訪問的5天經歷都制作成了專題片,全面報道了中國。
“羅賓遜的文稿和斯邁利的專題片都可以算是記者團的成果。” 吳建民說。
百人會目前還每年組織美國各地的中學老師訪問中國,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認識中國在環保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參加訪華項目的美國教師返回美國后,把在中國的感受做成新課程傳授給美國學生,讓美國的新一代對中國有更充分的認識。
吳建民回顧移民的歷史,二戰時,眾多在美國的日裔僑民被美國人嚴厲看管;倘若中美之間爆發沖突,美國華裔勢必要面臨與日裔僑民類似的悲慘境地。這也正是為何華裔們特別看重中美兩國之間的和平交往,極不愿看到兩國關系回復到緊張狀態。
為此,吳建民一直鼓勵美國的華裔、來自大中華地區的新一代移民和在美中資企業,積極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通過回饋社會、引進中華文化藝術等方式促進美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與交流,自下而上地為良性的中美關系打下牢固基礎。
吳建民曾出任聯合基金會大洛杉磯分會2000-2001年度慈善募款主席,成為該會歷年來唯一的亞裔主席。他創下該會最高籌款記錄,帶領美國少數族裔企業家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增強了華人在美國的影響力。
吳建民和不少華裔移民一樣,雖身處美國,卻始終醉心中華文化和藝術。華美銀行的總部大樓,宛如現代藝術展覽館,在業界頗負盛名。每當有重要訪客到來,吳建民會帶著客人參觀陳列在華美銀行的藝術品。他對各項藝術作品如數家珍,講解引人入勝。
在吳建民的各項慈善公益事業中,文化藝術相關的活動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他曾帶領華美銀行協助加州寶爾博物館舉辦“兵馬俑展”和“秦漢唐文化展”。華美銀行還曾于2007年捐贈100萬美元支持加州亨廷頓圖書館修建中國境外最大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流芳園”。
2012年,吳建民力邀曾打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煙火表演的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在洛杉磯舉行火藥爆破作品個展《天梯》,傾力將現代中國文化呈現給美國民眾。
同時,華美銀行也幫助更多的在美中資企業深入了解美國企業回饋社區的哲學,鼓勵他們將慈善公益投資納入整體發展計劃,積極為所在地做出貢獻,融入美國社會。
現階段在美國主流社會的政界領袖和企業高管中,華人所占比例依然很低。吳建民表示,百人會正計劃對青年華裔人才展開有針對性的培養,讓他們能施展才華,在主流社會中發出更響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