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云霄
當2013年的第一場大霧霾籠罩在北京的時候,很多人想起了2012年夏天的那場特大暴雨襲城。
從1月12日下午起,由于點擊量激增,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網站出現癱瘓,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指數連續兩天沖擊500,PM2.5最高達900,污染級別連續維持在“嚴重污染”的水平。
在我國空氣質量指數分級體系中,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300,就屬6級空氣,被定性為“嚴重污染”。據統計,1月12日,全國至少有30個城市遭遇6級空氣污染。
當日,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全國500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到世衛組織推薦標準的不足5個。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增多,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與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霾和輕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降低。
據氣象專家介紹,通常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況下會出現逆溫現象——氣溫會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較暖而輕的空氣位于較冷而重的空氣上面,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籠罩在近地層的上空,嚴重地阻礙著空氣的對流運動,導致近地層空氣中的各種有害氣體、汽車尾氣、煙塵以及水汽等,無法向上、向外擴散,有利于霧霾的形成,并由于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向大氣中擴散,造成大氣污染加重。
“逆溫現象出現時,有害顆粒分布在空中,像鍋蓋一樣壓著,揮之不去”,對于霧霾天氣的出現,武漢市環保局原副局長王家源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霾的出現,說明有顆粒物排放,其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如果在云南、貴州等地的農村,由于沒有太多污染,這樣的天氣下只會出現霧,而不會有霾?!?/p>
的確,按照北京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1月12日17時左右,北京市很多地區的PM2.5濃度值都達到每立方米700微克以上;23時,西直門北、南三環、奧體中心等監測點PM2.5實時濃度突破900微克,西直門北高達每立方米993微克。
“這些數值意味著非常嚴重的污染,按照國家標準,PM2.5日均濃度限值為每立方米75微克,有的時段高出了10倍左右?!北本┐髮W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種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了解到,自從1月1日我國74個城市按空氣質量新標準開展監測并實時發布PM2.5等數據以來,京津冀區域城市中半數以上出現空氣質量連續超標現象。長三角區域城市的129個國家網監測點位約有三分之一出現空氣質量連續超標現象。其他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監測點位也有不同程度超標。
這和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基本一致。總體上,大城市的空氣污染比中小城市嚴重得多。報告稱,中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人口在100萬至200萬之間。此外,在中國局部地區,污染物相互作用,并且與來自附近城市和工業區的污染疊加,形成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區域。

就在此次霧霾襲來之前的2012年底,北京市就出臺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胺桨浮睂⒖諝庵匚廴救辗譃橹囟?、嚴重、極重,分級采取相應的污染應對措施。此次霧霾出現期間,北京首次實施“極重污染日應急措施”。
“重污染日的分級將根據AQI的高低劃分?!北本┦协h保局大氣處處長于建華介紹說,根據相關技術標準,當一個或多個區域24小時AQI指數達到500則為極重污染日。在極重污染日應急措施實施中,施工工地應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業的污染減排量應達到30%;在京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帶頭停駛公務用車30%。
1月14日,北京市成立了協調機構,主管環保的副市長掛帥,其責任分解表中對北京市教委、環保局、住建委、交通委、衛生局等13個政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都提出了明確細致的要求。比如此前廣受關注的“公務用車帶頭停駛”就明文指定由市交管局負責實施,對北京市經信委的要求則是協調落實重污染日工業企業污染減排措施。市住建委負責督促施工單位控制揚塵乃至責令停止土石方作業。
按照方案的實施原則,空氣質量預報把全市分為五個區域、東北、西北、城六區、東南、西南,根據這五個區域分級預報分級采取應對措施。這一天可能實施重污染方案,但是不同的區縣,不同的部門在執行不同的級別方案,可能分區預報,分級應對。
就在14日,國家環保部也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繼續強化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控制基礎上,突出抓好工業煙粉塵、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工作,在重點地區建立最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制制度,和新建項目污染物總量倍量替代制度。
根據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和氣象預報分析,中國華北、黃淮、江淮、江南等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霾天氣仍在持續,多地遭受嚴重污染。環保部稱,要落實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的應急預案,根據污染級別,建立響應機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然而,天空中的霧霾并不會按照人類的標準被劃分出區域。
早在2008年,為保證奧運期間北京市的空氣質量,該市曾經提出“全年藍天計劃”,和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相鄰省區市聯手整治奧運年的北京空氣質量,多省相繼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北京市的環境管理部門的具體措施是,在能源使用上,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取代煤炭,把天然氣送進胡同、四合院,號召老北京放棄點煤爐子過冬的老習慣。此外,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搬遷,比如,首鋼為了奧運也暫時停業,其他污染企業也進行了技術改造或搬遷,一度讓北京在2007年就出現245個藍天。
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說,根據監測數據可以看出,北京北部延慶等地的空氣質量相對較好,越往南,污染越重,特別是到了河北的保定,污染就更嚴重。
環保部的最新通知稱,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要建立和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增強區域治污整體合力。此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已經提出,要在京津唐等污染較重的地區實施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政策。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表示,這一措施將倒逼地方政府積極發展清潔能源。
具體來說,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需要包括聯合執法機制、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機制、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大氣污染預警應急機制。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李勇智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如果這些新機制啟動,將意味著傳統的環境管理思路要進行重大調整。比如,河北今后要建一個燃煤電廠,就不能自己說了算,可能必須聽聽北京和天津的意見。但這些政策因為區域經濟發展利益的不平衡,也存在一定的執行難度。李勇智認為,從長期來看,區域協作是最佳辦法,因為只有這樣,外部污染物的遷移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整個環境生態才會發生根本好轉。
區域協調戰略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期間就已經運用。這三個城市舉辦大型活動的時候,周邊的城市也都采取了大規模的治理措施,包括工廠限產、交通限行,曾經取得過良好的效果。
此次,大范圍覆蓋全國多地區的霧霾即將散去,但極端污染天氣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令人不得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