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巧維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濃,追求高品位的文化藝術也越來越熱切。當前,黨中央也非常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在十二五規劃中要讓文化事業來一個大發展。在這樣的一個大好形勢下,各項文化藝術活動不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一個飛躍。為此,文化站作為最基層的文化單位,做好當地的群眾文化事業責無旁貸。文化藝術檔案又是文化事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基層文化站做好文化藝術檔案優為重要。要收集和整理這些珍貴的藝術資料,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充分認識藝術檔案的功能,增強文化藝術檔案的意識
是全社會的文化財富文化藝術檔案是文化事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是文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檔案是國家文化事業機構、文藝團體和個人在藝術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一定保存價值的,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原始記錄。有文字記錄、音像照片、實物、電子文檔、出版物等等。完整地收集、糸統地整理、這些原始資料,是提升文化站對藝術檔案管理水平的基礎:是文化遺產保護和繼承的必要條件;是科學地促進文化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從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中發現它有3個顯著的特點:①形象性。藝術檔案反映的社會生活,反映的藝術工作者的精神勞動及其藝術創造成果,是通過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形象這一特殊手段體現出來的。②成套性。一項藝術業務活動形成的藝術檔案,所有項目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反映了綜合藝術的各種藝術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反映了各類藝術業務人員共同進行的集體的、和諧的藝術思維活動的全過程及其成果,反映了各種形式檔案材料之間內在的聯系。③多樣性。藝術檔案用多種不同的記錄手段,在不同的載體上,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反映一項藝術活動的全過程及其成果,造成了檔案材料類型的多樣性。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檔案能使文化藝術的生命得以沿續。反之,沒有藝術檔案,群眾文化活動的歷史就有可能被阻斷,從而不能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就是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使我國歷史上許多民間文化藝術種類,缺乏藝術檔案的保存而淹滅在浩淼的歷史海洋之中。顧此,做好藝術檔案工作收編和整理是文化站義不容辭的責任工作。在工作中的各個環節要倍加重視、不可忽略。各級領導都應當切實加強對文化藝術檔案的重視,加強領導,切合實際,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要配備充足,為做好藝術檔案工作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加強業務學習,提升檔案業務的管理水平
鄉鎮文化站是最基層的一個文化單位,受當地政府的直接領導,業務上受文化局的指導。我在剛參加工作時的上崗培訓是到市文化館培訓的,在文化館的二個月時間內,對文化站的業務作了一個糸統的學習,其中一項就是怎樣做好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工作,文化館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糸統理論學習和檔案工作具體業務的指導并實踐,進而掌握了藝術檔案管理的基本規程。但要做好藝術檔案工作,靠這一點還遠遠不夠的,只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尤其要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熟練運用電子計算機及現代化設備的掌握和利用,才能使文化藝術檔案的進一步完整。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在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上要通過收集、整理、保管、鑒定、檢索、利用、編目、統計這8個環節。才能達到檔案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在藝術檔案的管
理中。
1)應保證藝術檔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有效保證這二個“性”就必須重視藝術檔案的現場跟蹤收集。所謂現場跟蹤收集就是檔案收集要與藝術活動實施過程同步進行。群眾文化活動一般不可能“復制”,許多活動離開了現場,就無真實可言。群眾文化活動是為適應社會與群眾需求而舉辦的,是人民群眾自愿參加、自我實現、自我進行的活動。每次活動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并不直接體現為文、形、聲而“凝固”下來。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藝術檔案,需要人們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地把流動的要素同步轉化為多樣化的藝術檔案形式讓這些活動永遠存在。身為文化站成員既是活動的策劃者和實施者,又是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者,對同步收集整個活動的策劃書、會議通知、會議照片、專家論證資料和活動現場照片、圖像、錄音帶等,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收集帶來方便,對文化藝術活動的檔案的完整性,起到重要作用。藝術檔案的現場跟蹤收集,還更能體現整個活動全貌的真實性,還能及時真實記錄現場突發事件。在保證活動實際體現的部分,更要注意收集整個活動的點點滴滴,檔案材料收集在不失時機之外,還要保證整個活動軌跡的完整。往往在實際工作中會產生這樣一種現象:一次活動過后,只注意收集了活動體現部分的檔案材料,忽視了活動籌備階段的材料收集、活動高潮過后社會輿論的反饋材料和活動總結材料的收集,這就很難使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全貌在藝術檔案中再現。因此,追蹤藝術活動的軌跡,及時收集全部有價值的藝術檔案,是保證藝術檔案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基礎。及時收集材料是保證材料完整的一個關鍵手段,鄉鎮文化員只要妥協保管,及時歸檔就應當是一卷比較完整的檔案。
2)藝術檔案材料系統整理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內容和載體分別進行立卷。藝術檔案是檔案門類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它分布廣、范圍大、內容豐富,從各種藝術門類、藝術產品、藝術家傳略到藝術生產的全過程,都屬于藝術檔案收集的范疇。藝術檔案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藝術檔案立卷方式的復合性。藝術檔案材料應按內容、種類分別組卷。活動材料應按活動分類組卷;藝術科研材料應按科研專題分類組卷;藝術教育材料應按各專業課程分類組卷;社會文化、文化交流材料應按業務活動進行組卷。
3)藝術檔案管理的八要素中,整理和利用是關鍵。在對藝術檔案進行科學整理方面,要嚴格按照文化部和國家檔案局制定的《藝術檔案管理辦法》的分類標準,共六章三十一條之規定。它是當前科學進行藝術檔案整理的唯一的參照工具,它在藝術檔案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上最具有指導性依據。它是根據文化事業發展部門設置和文化藝術生產的活動的規律,按照藝術檔案產生的領域,從大的范圍內,確立了藝術檔案的六大類劃分:
第一,文學創作材料:包括文學創作活動形成的材料;文學本(手稿與印刷本);創作素材材料;采風材料。
第二、藝術表演材料:劇本,包括導演本、演出本、改編本、移植本、外國劇作譯稿;還應保留創作的手稿、修改本、發表本。一般在收集時,歸檔最后定稿外,還需保留首次修改稿,以及演出時的字幕電子版本;導演和舞蹈編導材料、導演構思、導演計劃、導演闡述、排練計劃;場記、舞臺調度材料;舞譜材料;總譜、分譜、旋律曲譜、鋼琴譜、合唱譜;劇照、造型照、空景照、氣氛照、活動照;角色手記和演員心得;舞臺布景設計和制作圖;燈光設計圖等。
第三、美術、攝影材料: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民間美術、書法篆刻、美術展覽、攝影藝術等活動材料。
第四、社會文化材料:群眾文學、群眾藝術活動、群眾藝術業務培訓和輔導、群眾文化藝術理論研究、民族民間藝術調查、傳統民族民間藝術挖掘、搶救、整理、館(站)舉辦的或參加市、區、街道各類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形成的材料。
第五、藝術研究材料:文學藝術論著研究、美術研究、藝術史研究、藝術品種研究、藝術專題研究、藝術作品研究等形成的材料.
三、文化站在藝術檔案管理上要有創新精神
藝術檔案工作創新還處在一個艱苦探索的過程,如何進一步發揮藝術檔案作用的,不但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思想勞作,還要敢于探索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藝術檔案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中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成果的日新月異,鞭策和促進著整個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必須全面加強。如何保持文化站群文藝術檔案管理的自身特色,又能使之更規范現代化管理,這一課題既需要單位領導的重視、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又需要我們文化站的同志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做好本職工作,對時代、對社會、對文化藝術檔案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料
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