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康
摘 要:中職學生基礎薄弱,求知欲不強,素質整體較差,數學課抽象、枯燥且邏輯性強,如何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留在數學課堂上?對所有中職數學教師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種現實,如何將新課導入?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將數學課堂變得富有趣味和生命力?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本文就以上問題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數學;導入法;學生;興趣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的學科,它抽象到只保留了量的關系而舍棄一切質的特點;只保留了一定的形式、結構,而舍棄內容。客觀地講,學好數學需要一定的天資,善于多用邏輯思維、理性思考的人數學或許更占優勢。然而,中職學生的普遍特點是基礎差,學習興趣淡,對于數學這樣一門抽象,邏輯性強且要求嚴謹的一門課,學生感覺乏味無趣,沒有一點學習主動性,但是,數學有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課,在將來工作生產中會普遍用到,又不得不開設這門課。這就是擺在中職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教師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積極主動地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因此,掌握多種“導入新課”的方法,對于有效提高課堂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從事多年中職數學教學的實踐,在新課導入方法有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情景創設導入法
情景創設導入是指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語言、圖像、音樂、視頻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情景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入新課學習來導入新課。通過情景創設會自然地影響到學生情緒,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學生的注意力將高度集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起到滲透教學目標的作用。這種導入法適用于相對獨立的知識點的導入,一個全新概念往往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如果通過情景創設會提高學生對新概念的認同感,便于提高學習新知識興趣。
二.疑問請教導入法
人人都有好奇心,更別說對一切新事物都感興趣的中職學生了,只要能巧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就能引發他們強烈地求知欲。因此,教師應依據教學教材內容,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精心設疑,制造懸念讓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情景,例如,在一節新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故裝疑惑地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把學生當“老師”,進行師生換位,請求學生學生的幫助,引發學生思考,在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時,適時提出疑問,這樣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一節課學生的思維就會緊緊地跟隨老師,聚精會神的聽課,直到他們的問題得到解決。該方法的要旨是:適時激疑,巧于設問,故意示錯,有意設障。
三.溫舊帶新導入法
數學知識之間有較強的遞進性和系統性,如果從舊知識的復習來推理、引申出新課的內容,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興趣,還能使學生對所學的前后知識形成一個體系,進一步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溫舊帶新導入法的關鍵不在于花多長時間復習上節課學的內容,而在于如何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巧妙地引入新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舊知識在解決新問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激發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沖動。學生這種求新的情緒一旦被調動,新課的展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利用舊知識來導入新課,承上啟下,不僅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融為一體,形成一個體系,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能使學生加深對舊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對某些一知半解的舊知識點豁然開朗。
四.生活案例導入法
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有許多現象、問題,學生一般都有豐富的感性經驗但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認識它們,一旦把它們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其得到科學的解析,便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利用學生的這種心里因素,許多問題都可以從身邊講起,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析,問題中所含量之間關系的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引出新的數學教學內容。用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或關心的事例來導入課題,可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實用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師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張圖、一幅畫、一張表、一件實物教具等,只要運用得當都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相似比較導入法
當學習一些與學過的舊知識有相似點的問題時,可采用相似比較的方法導入新課。相似比較方法是根據兩個對象都具有某些屬性,并且其中的一個對象還有另外的某個屬性,推出另一個對象也有某個屬性的邏輯方法。在數學課中采用相似比較方法傳授知識是較為普遍的方法。由于數學內容具有較強系統性,前后知識有不少可以用相似的思維方法思考,所以,用相似比較法導入新課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相似比較方法在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能啟發人們提出科學假說、做出科學發現。采用相似比較法導入新課,可以培養學生合情推理及發現創造的能力。教師經常挖掘教材中可作類比的內容導入新課,必然使學生學到運用相似比較的思維方法去猜測和發現新問題,并推出新理論、新成果,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六.數學故事導入法
數學發展到今天,它離不開一代代數學家研究,在一條條定律和法則被發現的背后都有一段段津津樂道的故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僅覺得數學課抽象、枯燥,而且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還有可能忽視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徑就是增加數學史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相關的數學故事來導入新課,就能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
總之,中職學生由于數學基礎相對薄弱以及諸多方面的原因,對數學的興趣在逐漸的減淡。而數學是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它不僅關系到各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掌握這門重要的課程,是教師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新課導入方法在教學方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挖掘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的切入點,從而使枯燥、嚴謹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