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進一
在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北麓,有一座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的美麗小城,她就是有著“神州第一龍”之稱的我國最早(1902年)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伊春市嘉蔭縣,又稱“龍鄉”。
近年來,隨著我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政策的不斷完善,嘉蔭縣的非公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其生產總值、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縣的70%和78%;從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例高達80%以上。非公經濟的壯大為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力扶植非公經濟,已成為該縣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
非公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曾榮膺“全國先進檢察院”稱號的嘉蔭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嘉蔭院”)主動為非公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鳴鑼開道——
參天大樹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要遭受蛀蟲的侵害;非公經濟在發展進程中,總會受到貪瀆者的覬覦——有些人總是視非公企業為肥肉,不咬上一口似乎就難以心安。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王某某在辦理一家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一案時,不惜出賣靈魂,收受犯罪嫌疑人親屬的賄賂后,為犯罪嫌疑人跑腿報信。這是典型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理應依法嚴查。盡管此人的工作單位距嘉蔭院很近,不少檢察官與其相熟,但干警們發現線索以后,還是毫不猶豫地迅速立案偵查。在查明王某某的犯罪事實以后,即以受賄罪將其公訴到庭。
近五年來,嘉蔭院共立案、查辦此類案件十件15人,其中受賄三件四人、濫用職權四件七人、徇私枉法三件四人。

在嘉蔭院干警心目中,公產、私產同樣重要,為捍衛這項權利,他們撐起了一把名為法律監督的“保護傘”。
外賊要抓,內賊也絕不放過。嘉蔭院干警深知,企業內部人員的職務侵占犯罪對非公經濟構成的危害程度絕不可小覷。在辦理某民營企業出納劉某某等人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公司財產的案件中,嘉蔭院提前介入,不辭勞苦,遠赴涉案地山東、遼寧等地開展調查工作,引導公安機關收集、固定、補足補強證據后,即對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等人及時作出批捕、起訴決定,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對此類案件,嘉蔭院是發現一起,查辦一起,絕不姑息。近三年來,嘉蔭院共批捕非公企業內部從業人員損害企業利益的犯罪案件17件19人,起訴21件25人。
在嘉蔭院等司法機關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清正廉潔、公平公正,能保障、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政務環境和司法環境正在嘉蔭縣逐漸形成。
國有企業的財產屬于國家,非公企業的財產屬于老板,兩者孰重孰輕?在嘉蔭院干警的心目中,公產、私產同樣重要,無輕重之分。為捍衛老板們的私產,他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這把“傘”的名稱叫法律監督。
在嘉蔭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得到了最有效的發揮。為了給非公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嘉蔭院不但對縣公安機關,而且對本院自偵部門該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均依法進行立案監督;對司法機關違法插手非公經濟糾紛的,及時提出糾正意見;發現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情況即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對縣法院審理涉及非公企業的案件也加大了監督的力度;對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裁判則依法提起抗訴,同時注意查辦司法不公背后的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司法腐敗案件。
在嚴格實施法律監督的同時,嘉蔭院還很注意運用法律手段保護非公經濟成員的合法權益。對涉及危害非公企業的投資者、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民主權益的搶劫、盜竊、詐騙、敲詐、綁架、勒索、傷害、哄搶、假冒非公企業的注冊商標、侵犯商業秘密、金融詐騙、合同詐騙、串通投標、商業賄賂、挪用企業資金等犯罪,嘉蔭院皆依法快捕快訴。
如在審查李某某等人搶劫私營企業老板胥某某錢財一案中,細心的批捕科干警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中發現了蛛絲馬跡,幾個人的供述對不上號,立即對案件的偵查實施監督,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要求公安機關重新收集、固定證據、加大審訊力度。最終,犯罪嫌疑人作出如實供述,私企業主的財產得到了有力的保護。
對涉嫌侵害非公經濟合法權益的漏犯,嘉蔭院也千方百計予以追捕、追訴。在劉某盜竊某私營服飾商店一案中,公安機關調查認為劉某的行為屬于犯罪未遂應予取保候審。檢察官在審查中卻發現該案系團伙作案,而且此前已竊取了該店價值1萬元的財物,理應追究其刑事責任。為徹底搞清此案,院里專門派人查閱相關案卷,以到案發現場調取監控錄像等方式獲取證據后,督促公安機關盡快將另三名潛逃在外的犯罪團伙成員追捕歸案。

民以食為天,希望嘉蔭院護佑下的“神州第一龍”大米不負豪氣大名,讓百姓吃得放心。
近三年來,嘉蔭院共批捕危害非公企業業主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犯罪案件25件28人,起訴27件32人。
雨露滋潤禾苗壯。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植,再加上檢察院法律監督這頂“保護傘”,嘉蔭縣的非公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短短幾年,嘉蔭縣已擁有非公企業95家,個體工商戶2050戶,非公經濟生產總值達9.21億元。在總人口僅8.1萬人的邊境小縣,這是很了不起的業績!
在嘉蔭院領導的心目中,服務非公經濟就要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各個方面——
他們經常帶領干警深入非公企業,了解企業的困難,聽取他們的意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麻煩;檢察院還與非公企業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座談會,了解企業的情況,隨時向企業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2008年,以世界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為榮譽顧問的“一龍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落戶嘉蔭縣。嘉蔭院領導得知這家民營企業的宗旨是科技助農、興農,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服務時,立即給予大力支持,主動為這家公司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囑咐該公司要注意保護有關知識產權;當農民與這家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時,即為農民提供有關法律依據,以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當“一龍米業”公司與湯原縣綠泉香米業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合同時,趙志剛檢察長再三提醒雙方要注重《食品安全法》,讓消費者吃上健康放心的“神州第一龍”大米,保證首批發往上海的大米質優價優,從上海這個大都市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國爭光,也為嘉蔭爭光!
在某民營食品公司侵占案件發生以后,辦案干警沒有就案論案,沒有停留在“案結事了”的層面上,他們考慮的是今后如何避免同類案子的發生,使民營企業的財產少受損害。
所以,當案件辦結以后,他們即將案情和審查的結果向該公司通報。在詳細了解員工管理和貨物管理制度后,檢察官找到了該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即給該公司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公司對購進貨物建立完整的入庫清單和連貫的質量跟蹤制度,對經手貨物的員工定期進行核查。此后不久,嘉蔭院還派出辦案人員為該公司員工上法制課,增強員工的守法意識、自律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
在日常辦案中,嘉蔭院非常注意維護非公企業的聲譽和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對非公企業的法人代表、產供銷人員、科技人員涉嫌犯罪的案件,只要不影響案件偵查,對上述人員盡可能不采取強制措施;對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贓款贓物已清繳,犯罪情節較輕,又無逃跑、自殺、隱匿罪證、認罪態度較好的,即予取保候審;按照法律規定,確實有拘留、逮捕必要的,也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盡可能在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指揮不失靈、生產經營不間斷、產供銷渠道不梗阻、產品信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采取強制措施、開展偵查。
隨著中俄邊境貿易的不斷發展,嘉蔭縣在俄企業和勞務輸出人員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僅在俄猶太州境內,嘉蔭縣就有三家企業。但由于中資企業和務工人員對俄司法環境不太熟悉,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嘉蔭院檢察長專程帶領干警到俄猶太州檢察院,就司法協助、如何向中方在俄企業和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服務等問題與俄檢方進行了交流。俄方猶太州檢察長當即表示只要中資企業和務工人員合法經營,遵守當地法律,俄檢方在職責范圍內保證其權益不受侵犯,如果中方人員受到不公正待遇,俄檢方將采取措施對相關部門進行嚴肅查處。中方務工人員獲悉,無不熱淚盈眶,備感祖國懷抱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