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嬋娟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河南 南陽 473000
選取該院于2009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78例,女42例,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隨機分為兩組,早期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早期干預組重度患兒17例,中度患兒43例;對照組重度患兒14例,中度患兒46例。患兒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可進行組間對比。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方法,但早期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早期綜合干預治療,即根據患兒的胎齡以及生理狀態情況,制定各階段的綜合干預治療計劃,干預措施包括聽覺干預、視覺干預、觸覺干預、環境干預、營養干預、物理干預、被動體操訓練干預等。新生兒出院后,進行定期的隨訪登記。主要是進行神經系統、視力和聽力、體格發育、體重、身高、頭圍的檢查和記錄,并進行常規的腦電圖檢查。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定期的觀察和記錄,早期干預組患兒的臨床表現良好:食量增多、睡眠安穩、呼吸改善、肌張力以及關節的活動情況良好,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通過比較,兩組患兒的發育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P < 0.05).早期干預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目前,醫學界已經證明了,新生兒在圍產期窒息會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進而對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會留下各種神經系統后遺癥,患兒智能低下,社會性神經系統出現障礙,出現腦性癱瘓和癲癇等癥狀。出現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時,凋亡是神經細胞死亡的主要形式,只要找到中斷細胞凋亡的干預因子,就可以降低神經細胞的損傷程度,避免細胞死亡。早期綜合干預的治療原理是新生兒的腦部未成熟,可塑性很強。雖然受到了有害因素的破壞,神經細胞死亡增加,但是腦部的某一些區域在出生后還是具有再生的新的神經母細胞。根據研究表明,嬰幼兒在2歲之內,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是非常迅速的,有較高的可塑性,是腦發育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期間,可以進行各種良性的刺激,從而促進腦功能和結構的代償。而對患兒皮膚的良好刺激,可以是中樞感受點興奮,從而刺激神經細胞的形成以及建立觸覺之間的聯系,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以及智能的成熟。前庭刺激和觸覺可以促進嬰兒進行爬行、抬頭、站立等運動。還能促進眼部深覺系統和大腦、小腦平衡的發育。在這個時候,如果將嬰兒與正常的行為規范標準相對比,發現異常點,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可以讓患兒的智力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通過綜合干預治療,可以讓患兒受到損失的神經細胞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再配合一些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康復運動,可以讓損傷的神經來支配肌肉協調運動,而運動能力的恢復和改善又可以進一步地促進智力的發育。所以,在患兒早期給予他們各種視覺、聽覺、觸覺、前庭運動系統等刺激對患兒腦部的發育很重要,治療效果很好。而且早期干預治療方法經濟、簡單、方便,家長和醫護人員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在以往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中,一般是只進行藥物的治療,而沒有根據患兒的身體發育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因此治療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后遺癥發生幾率大。而本研究顯示,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進行早期綜合干預治療,患兒的新生兒期臨床癥狀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治療效果好,傷殘率低。
所以,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應采用早期綜合干預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而且干預的時間要越早越好,堅持的時間也是越長越好,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王瑛.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8):53-54.
[2]劉敬,曹海英,王洋.新生兒窒息非生命器官血流動力學研究[J].新生兒科雜志,1998,13(1):l-3.
[3]王 勤,楊麗娟,畢繪珍.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