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潤
云南省耿馬縣人民醫院外一科,云南 耿馬 677500
由于現在一些醫院的護理人員相對較少,病人較多的情況,從而采取了分層次管理,根據情況對病人進行護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分層次管理的部分實驗數據。
此次參加實驗的患者共有16例,其中年齡20歲以下共4例,50歲以上共2例;高中以上學歷10例,初中以下學歷2例。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采用相近的方法將病人分為A,B兩組。
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對A組病人采用分層次管理護理的方法,A組病人配備了醫生、護士長、護士三位專業醫護人員在不同角度上給予病人專業的指導與管理。這種分層次管理的方法打破了從前的由新來的護士或年輕的護士多干活,干重活的傳統,也使護士長或年紀大的護士不再有偷懶的行為[2]。這種分層次管理的方法是讓每個護士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自己所擅長的方面給予病人更專業的護理,使病人可以得到更好的護理,使其早日恢復健康。在這種分層次管理的實驗中,采用的是責任制度,即先由醫生對A組病人進行診斷,開出藥品,將病人的情況及時全面的傳達給對其進行護理的護士長,再由護士長根據多年的經驗下達給下屬的普通護士,讓其對病人進行管理看護。相對A組病人的分層次管理情況,B組患者采用的是醫院傳統的醫護管理模式。
B組病人接受的是醫院正常的管理模式,醫生進行治療后交予護士進行管理,其中并沒有太多的交流與溝通。
A組病人接受的是分層次的管理護理模式,這種模式采用的是責任明確制度.醫生每天定時為病人進行檢查后,與護士長對病人的情況進行溝通,并帶領普通護士與護士長一起完成對病人的治療,各項系統的檢查,病人的觀察護理,健康指導等項目,并定時檢查本組病人的病情發展狀況和恢復情況。如果哪個環節并沒有做到完善,施行責任劃分制,即找到當中負責此環節的責任人,對其進行批評,令其改正,完善。
施行普通護理模式的8例病人中,其中完全健康的1例,有好轉的5例。事故責任發生1起。
得到分層次管理的8例病人中,恢復完全健康的共3例,有好轉的5例。事故責任發生0起。

表1 A組病人與B組病人在接受不同護理管理后的的情況統計[n(%)]
這次試驗結果說明,在實施的分層次管理對病人的護理后,病人的健康恢復情況,事故發生情況及病人的滿意情況都有了顯著地提高。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責任的分配明確,崗位的任務清楚,從而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治療熱情,護理的積極性,使他們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使部分醫生不再懶惰。分層次管理模式中護士長是一個小組的核心,她的責任在于讓醫生與普通護士得到準確的溝通,同時也可以安定病人忐忑的心理,從而減少因為問題傳達不明確而導致的醫療事故。發生醫療事故的情況少了,病人的健康才有保證,醫護工作者與病人的溝通多了,工作態度好了,病人才不會為病情擔心,心情才會放輕松,身體恢復情況自然提高,同時病人的滿意度也會相應增加,從而實現更加良性的循環。
分層次管理也是對醫護人員的一次考驗,它使得責任制度化,充分體現了每個醫護工作者的價值,使他們可以物盡其用,也讓他們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醫療知識[3]。
[1]黃 革,周曉紅,蔣文玲,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氨基糖苷抗菌藥物耐藥基因多重PCR快速檢測體系的構建及其臨床應用[C].2008.
[2]王妮,文峰華,張玉梅,等.層級全責任護理模式在護理人員分層次使用中的實踐[J].當代醫學,2008,2(3):105-106.
[3]劉紅.分層次管理模式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管理研究,2011,25(6):1562-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