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成立,結束了我國食品安全“九龍治水”的尷尬局面。然而,也有輿論質疑:由于地方經濟發展利益以及腐敗等多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在食品監管上動力不足。監管權集中的同時,責任難以體現。
輿論熱議:這個方案實現了我們的愿望,就是把國家食安辦、工商、食品藥品監管、質檢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有機結合,對食品和藥品實行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環節一竿子插到底的全過程統一監管。這是很大的進步。我非常歡迎這樣的做法,它體現了政府回應民眾要求、保障食品和藥品安全的決心。這屆政府出臺了改革方案,由下屆政府來實行,體現了政府政策的連貫性。如果能夠切實執行,食品和藥品的監管水平應該有比較大的提高。但方案出臺后關鍵就看實行。實行不會那么容易,因為涉及很多部門利益。這需要下大決心。比如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問題,從奶農、制造商,到流通、消費都有人管了,只有奶站沒人管,奶站就鉆了空子,為了提高所謂蛋白質含量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其實其他部門都知道,為什么不出聲呢?因為里面有利益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食品監管,一方面要統一、明晰權力歸屬,另一方面,也要實現權責一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權力集中在手上,所承擔的責任也應與之相匹配。在責任的倒逼之下,新的食品監管體制才能最大程度激活,發揮出監管的威力。這種責任的倒逼,內容包括:食品監管應列入地方主政官員考核,甚至一票否決;食品安全信息應完全公開,便于公眾監督;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應自上而下問責,對失職瀆職的地方官員嚴懲不貸,等等。
——《中國產經新聞》韓涵
點評:民以食為天,食以質為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成立,明確了誰是監管者,誰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負責。那么,接下來就是如何負責、如何監管的問題。筆者以為,要想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就要實行嚴刑峻法,不僅要針對日益猖獗的違法者,同樣針對失職、瀆職的執法者,要強化監管失職問責。除此之外,我更希望監管者的自律也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讓道德和責任心成為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