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玲
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是指由于各種非外傷原因所導致的顱內小動脈破裂、顱內急性出血的疾病[1]。本病為神經科的常見病之一,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肢體活動障礙甚至意識障礙。本病有著發病率高、殘疾率高及病死率高的三大特點。由于顱內出血引發的顱內占位性效應,極易使顱內壓升高,誘發腦疝。臨床觀察發現,腦疝是導致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積極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對于減低患者病 死率,改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內科用于降低患者顱內壓的藥物有甘露醇、呋塞米及甘油果糖等,其效果良莠不齊[3]。本文主要探討甘露醇治療急性自發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1月-2012年9月間入我院治療的46 例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急性自發性腦出血診斷標準,且出血量小于30 mL或拒絕行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各23例。甘露醇治療組中,男性14 例,女性9 例;年齡46~66 歲,平均(55.36±4.92)歲;其中殼核出血16 例,腦葉出血7 例;平均出血量:(18.06±8.21)mL;歐洲卒中評分:(55.32±10.65)分。甘油果糖治療組中,男性13 例,女性10 例;年齡48~65 歲,平均(56.11±4.68)歲;其中殼核出血16 例,腦葉出血7 例;平均出血量:(17.98±7.97)mL;歐洲卒中評分:(54.16±9.87)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卒中評分等方面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絕對臥床,頭部降溫,控制血壓及保護胃粘膜等常規對癥治療。甘露醇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20%甘露醇150 mL,每8 h一次快速靜點,連用7 d;甘油果糖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甘油果糖250 mL,每8 h一次靜脈滴注,連用7 d。
1.3 觀察指標 于入院時及入院7 d查頭CT,按照多田公式算其顱內出血量;并按歐洲卒中評分量表在患者入院時及入院7 d時對患者進行評分;治療期間注意檢測有無離子紊亂等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17.0 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所有數據,計量數據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均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卒中評分比較 甘露醇治療組治療7 d后卒中評分由入院時的(55.32±10.65)分上升為(60.58±9.12)分,甘油果糖治療組7 d后卒中評分由入院時的(54.16±9.87)分上升為(56.53±10.63)分,兩組雖卒中評分均升高,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甘露醇治療組升高較甘油果糖治療組更為顯著,有統計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卒中評分比較
2.2 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出血量比較 甘露醇治療組治療7 d后出血量由入院時的(18.06±8.21)mL降至(14.35±7.88)mL,甘油果糖治療組7 d后出血量由入院時的(17.98±7.97)mL降至(15.37±8.11)mL,兩組雖出血量均有所減少,與入院時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甘露醇治療組減少較甘油果糖治療組更為明顯,有統計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出血量比較
2.3 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不良反應比較 甘露醇治療組患者出現離子紊亂2 例,少尿1 例;甘油果糖治療組患者出現離子紊亂2 例。兩組患者均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甘露醇治療組和甘油果糖治療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甘露醇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脫水、利尿及氧自由基清除劑[4],是目前治療急性腦卒中、控制腦水腫的最常用藥物,靜脈用藥能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液的水分向血漿轉移,再通過腎臟排出體外而產生脫水作用[5]。甘露醇也可能具有減少腦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終使腦脊液容量減少而降低顱內壓。顱內壓升高是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所繼發的重要的病理變化之一,積極有效地降低顱內壓對于改善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的作用[6]。甘露醇作為脫水降顱壓的藥物,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其脫水作用起效迅速、療效確切[7]。目前臨床研究發現,甘露醇不但有著脫水降顱壓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清除自由基,保護腦組織的作用[8]。雖然甘露醇有致離子紊亂及損害腎功能的不良反應,但是只要臨床合理的運用,可大大降低以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由此可見,臨床合理使用甘露醇是安全有效的。
本研究顯示,對于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患者,應用甘露醇治療,其療效明顯,治療后卒中評分及出血量均優于甘油果糖治療,(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甘油果糖治療無明顯差異(P>0.05)。所以,甘露醇治療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效果顯著且安全性好,臨床可推廣使用。
[1]陳旭,耿翔.腦出血的研究現狀和治療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2(11):947-949.
[2]譚戈,周冀英.閃光視覺誘發電位監測甘露醇降顱壓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39(4):255-257.
[3]聶紅霞,楊友松.甘露醇治療腦出血的藥理學機制和臨床應用[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9,2(17):115-117.
[4]王志剛,冀勇,丁璇.不同劑量甘露醇單用或合用速尿治療顱高壓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16(6):422-424.
[5]唐國傳,唐尚偉.甘露醇使用時機對高血壓腦出血早期病情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3(16):89-90.
[6]李艷.不同劑量甘露醇對腦出血預后及腎損害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療,2013,5(6):12-13.
[7]舒曉東.甘露醇聯合甘油果糖治療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2(10):78-79.
[8]信廷想.疏血通應用于急性腦出血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