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竭力發展煤炭燃料,卻發現自己坐落在頁巖氣豐富的礦脈上。其頁巖氣儲量世界最大,甚至超過了美國。
一直以來,煤炭燃燒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為了緩解這種“副作用”,中國政府決定,到2020年,將國家能源結構中天然氣的比例從4%提高到10%,但其中很多是通過進口。直到2012年3月,中國發現本國的儲備有25萬億立方米,因此,領導人決定,到2020年實現頁巖氣產量由零到至少600億的提高。但華盛頓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一研究員表示:中國的資源是巨大的,但頁巖比美國更復雜,且地面上的挑戰可能更大。美國能源部技術專家胡里奧·弗里德曼也表示中國頁巖層的開采目標不可能快速實現。相比“美國60年的開采經驗和20萬口已開發的頁巖氣井田”,中國鉆井數量還不到100口。況且,中國許多頁巖層有較高的粘土含量,使得它更柔韌而不易折裂,因此開發難度更大,而且地下深層可能還有很多粘土。再之,美國獨立的石油和天然氣小公司有一種傳統的冒險精神,而中國沒有這種“投機分子”文化,同樣也沒有地質數據資料的開發和共享機制,甚至是鉆井設備短缺這樣的小問題都會拖慢整個開采進程。所以,開發這筆巨大的資源不是一件易事。而環保工作者則呼吁中國在開采中要優先考慮環境問題,避免美國所發生的錯誤。
只有當享受利益的人同時為其行為埋單時,文明才能稱之為文明。個人和企業避稅一直以來不得人心,于是在經濟危機時期,當各地政府和個人都拒付稅務時,避稅港及其利用者便成眾矢之的。如亞馬遜和星巴克,利用會計手段將利潤登記在避稅地區,并降低業務發生國的利潤記錄,這種行為已遭到消費者的抵制。由于避稅港的存在,沒人能確切知道究竟有多少資金被隱藏,大致估計達20萬億美元。怎樣能有效抵制避稅行為呢?降低企業稅率、提高稅務透明度、改革稅收體制都有助于減少企業避稅行為。這些改革舉步維艱,從倫敦金融城到特拉華州,無論是金融中心還是企業中心,都會對此產生抵抗情緒,但如果政界真的想對那失蹤的20萬億美元征稅,這將是起點。
英國國家統計局預測,活到100歲將會成為一個“新常態”,對于“額外津貼的時間”,你會怎么做?漫長的未來有陰暗的一面,但這個主要還不是氣候變暖,風暴增多,而是增長的壽命、變革的工作粉碎了人們計劃未來和支付未來的能力。在這個銀行利率幾乎為零的時代,如果工作不穩定,你要如何保值養老,這也是一種回應—雖然聽著有點焦慮。其次,長壽意味著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延長,但前提是你要得到一份工作,經濟學家指出英國對年輕人入職培養和國家未來規劃的投資還不夠。實際上,長壽不只是一個好消息,它解放了我們終極的追求限制,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
機器人“沃森”作為一種醫療器械,能從各個專業層面提高醫療人員的能力,更準確地檢測出疾病并進行治療。投資先進的醫療設備,意味著耗資巨大,但其收到的成果是無法比擬的。醫療器械甚至比手術更精準,能協助醫生操作日常的醫療需求。即使“沃森”在醫藥和工程領域產生了這么多積極的影響,仍有人對其持懷疑態度。醫療保健已經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六分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醫療保險范圍擴大,未來有更多的人需要醫療保健,但現在并沒有足夠的保健醫務人員來滿足需求。保健專業人員將在機器的幫助下,得以處理更復雜和更有挑戰性的醫療任務,但機器并不會取代他們。
2000年以來,發達國家或新興國家的投資者,在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購買了8300多萬公頃農地,這相當于全球農地面積的1.7%。大部分農地交易發生在非洲,其中2/3集中在饑餓蔓延、缺少正式土地所有權制度的國家。購買者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富有的發達國家,波斯灣油產國,以及印度、巴西、南非、馬來西亞、韓國等新興經濟體。購買的土地八成是耕地和林地,主要用于在當地生產糧食和其他作物,等收成后出口到國外市場。發達國家愿意出更高價錢購買土地和收購糧食,個中原因,主要是保障糧食安全。世界銀行指出,到2050年全球將新增20億人口,增加糧食產量以便喂飽全球人口是必要之舉;它更進一步暗示,必須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投資,才能改善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