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耘博士:
國家間的競爭是制度文化和生產力的全方位競爭,歷史上大國的興衰無一不是這種軟硬實力全方位競爭的結果。在歷史的轉折時期,制度文化對競爭的影響甚至會超過經濟總量:滿清的GDP曾經占世界總量的40%,但在新興帝國的槍炮面前不堪一擊。要實現中國夢,我們在制度、理論和道路等方面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曉玲有話說:【改革到官為止!】《中國青年報》—涉及百姓利益的,說改就改了,雷厲風行毫不留情,企業改制說下崗就下崗,社會福利說市場化就市場化;可一涉及官員利益,無論是規范公車,還是財產公開,還有革其他特權的命,往往是一改就停。改革者只改別人,而把自己當例外,這樣的改革豈會有公信力?
@陳志武:這幾天多家投行爭相調低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搞得官方媒體忙著指責他們搞陰謀唱衰中國。—之前這些投行在干什么,為何要等銀行和資本市場爭相下行時才做事后諸葛亮?而官方媒體:原來這些投行在不斷唱好中國、把你們麻醉得迷迷糊糊時,怎么沒聽你們抱怨?
@余世存非常道:年輕的標志是什么?有人說,就是舍我其誰。有些事大家明明都知道應該出現,應該催生,但這些事就是沒能出現,胎死腹中。原因就是沒有年輕人了,社會不再年輕了。大家都希望有人來做,別人來做,都準備著參與而非創建、準備著搭便車而非爭先恐后,這個社會也就日漸保守。少年老成并非什么好事啊。
@宋鴻兵:美國明白QE不可能有善終,一場貨幣危機將無可避免。美國已經成功地讓日元爛掉,讓歐元自顧不暇,讓黃金灰頭土臉,讓比特幣四處流亡,只有對人民幣美國采取了“圍三闕一”的策略,繼續逼迫人民幣升值,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讓人民幣取美元而代之,而是誘使人民幣脫離本土的堅固城防,在野戰中尋機聚殲之。
@趙曉:中國金融弊病的關鍵癥結,是利益集團壟斷了國家經濟。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解決這個問題,任何其他措施都是徒勞的,結果還是普通百姓吃虧,利益集團得益。現在所謂的“擠水分”,成本再次社會化,股民和小企業吃虧最大,利益集團受到任何傷害了嗎,他們怕了嗎?
@張頤武:年輕時讀書,容易只讀一種觀點角度的書。弄得自己很狹隘,想問題也偏執。需要讀你喜歡的觀點的書,更要讀你反對或厭惡的觀點的書。一考驗你,看你是否反駁他,能講出你的理來。再琢磨琢磨。二供參考,看看他對你相信的觀點的批評是否有點道理。這樣避免盲信犯傻。葉圣陶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
@老徐時評:人民網說唱衰唱空中國經濟就等于否定改革。其實經濟是唱不空的,只能被一幫敗家子掏空。過去多年超發貨幣,才有了今天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即將大量出現的銀行壞賬,昨天股市的大跌就是問題暴露的征兆。是飲鴆止渴還是破釜沉舟?經濟衰退將成為壓垮現行體制的最后一根稻草,將會倒逼出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改革。
6月21日上午,南京市江寧區泉水新村兩名分別為1歲和3歲的女童被發現死于家中,尸體已經腐爛。經查,排除他殺可能,兩女童的父親因犯罪被抓入獄,母親有吸毒史一度下落不明。據調查,孩子曾整夜拍著門喊著媽媽;甚至還餓得趴在馬桶里吃糞便……22日,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將女童母親刑拘。
@押沙龍:南京幼童餓死的慘劇,根本原因不在于孩子碰上了無良父母。任何社會都有生殖功能正常的人渣,問題在于我們沒有剝奪監護權的制度。哪怕父母虐待孩子,只要不出事也沒辦法處理。不剝奪監護權不是因為重視私權,而是因為國家根本不想惹這麻煩。又花錢又出力,又沒什么經濟產出又不影響維穩,它沒動力去管。
@劉勝軍改革: 【南京幼女餓死事件:誰是殺手?】《民法通則》第16條:“未成年人父母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關系密切的親屬承擔監護,其次可由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監護缺失是吸毒人員子女面臨的普遍問題。餓死是極端案例,但還有更多可憐的兒童境況堪憂!
@連鵬:看到南京幼女餓死一事,揪心。哪個社會都有不負責的父母,這事也不能都怨鄰里冷漠,連片警也早就發現兩個幼女挨餓、吃大便,他們又能怎樣?關鍵還是政府只收稅不作為,法律不完善(如剝奪父母監護權、任何發現或察覺虐待兒童行為而不報者可追究法律責任),對受虐兒童的救助措施、專業救助機構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