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從2013年10月7日起,備受關注的諾獎周開啟,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先后頒出,雖然也有科學家不和的八卦傳出,但人們更多看到的是融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以及人類智慧的頑強延伸。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項的研究為準確清楚地認識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而尋找治療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從而使人類更好地戰勝疾病成為可能。
諾貝爾物理學獎解決了“質量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上帝粒子在希格斯場中運動,就像在糖漿中穿行,因受到阻力而變得凝滯,由此獲得質量,從而成為萬物之源。不管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在“上帝”就是造物主上似乎可以達成某種共識。
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把計算機模型搬進了化學實驗室,與物理學、信息學進行各種方式的融合,從而讓計算機模擬化學反應。